社会学定律28条
(2012-06-27 09:50:29)
标签:
杂谈 |
摘自《世界上最神奇的社会学定律》一书。
一、蝴蝶效应:小翅膀引起大飓风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造成遥远国家的一场飓风。蝴蝶效应是由气象学家洛伦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3年提出的。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就就行,不行也行
谚语:“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扶'不行。”
启示:充分尊重他人的自尊心,调动他人的自信心;鼓励和赞美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把责备变成祝福。
三、鲶鱼效应:引进外部机制,刺激内部力量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源自挪威的一个故事。鲶鱼本身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特点来保证沙丁鱼活着,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鲶鱼效应就是说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四、水桶效应: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木板
水桶效应(Buckets effect / Cannikin Law ):也可称为短板效应(理论)、木桶原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启示一:
启示二:“反木桶原理”: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在扬长避短中,把你的业绩建立在自己的优势资源上更合理一些。按照德鲁克(Drucker)的话说,就是“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
五、破窗理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破窗理论:讲的是,假如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没有及时找人修理,隔不了很长时间,剩下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别人打破。一面墙壁,如果被人乱涂乱画,没有被及时清洗,很快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人们通常不会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出现垃圾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乱丢,丝毫不会感到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
六、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七、墨菲效应: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指: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演化版本:
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八、羊群效应:有样学样,盲目效仿
羊群效应 -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也称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从众心理。“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九、刺猬法则: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刺猬法则(Hedgehog Effect),讲的是由刺猬命名的一种社会学原理。所谓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十、手表定律:两只手表带来的矛盾
手表定律(Watch Law):又称为两只手表定律、矛盾选择定律。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甚至可能产生混乱。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件事情无法完成;
- 对于一个人,也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
- 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 当面临多块手表时,果断扔掉多余的手表,只留下一块。
十一、霍桑效应:你是一个“社会人”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就是所谓“社会人理论”或“宣泄效应”,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将自己心中的不满与诉求发泄出来,以激发成员的工作激情,发掘成员的工作潜力,最终实现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亦称“官场病”或“组织麻痹病”,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十三、华盛顿合作定律:1+1<2
华盛顿合作定律(Washington Company Law):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十四、零和博弈:1+(-1)=0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也称零和游戏、定和博弈,零和博弈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二十一、蘑菇定律:像蘑菇一样生活
蘑菇管理定律(Mushroom Management):“蘑菇管理定律”指的是组织或个人对待新进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因为初学者常常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只是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有时还会被浇上一头大粪,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组织或个人任其自生自灭,初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这种情况与蘑菇的生长情景极为相似。一般在管理机构比较正式的大企业和公司里,这种情况比较多。
二十二、250定律: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50定律: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提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启示:顾客就是上帝;重视售后服务;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二十三、踢猫效应:人与人之间的泄愤连锁反应
启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愤怒迷惑自己;寻找正确的发泄渠道。
谚语:“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
二十四、安慰剂效应:成功源于你的自信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二十五、阿伦森效应:态度的改变源于奖励的改变
谚语: 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
启示:1、学会选择,懂得舍弃;2、不做自己的奴隶,学会说不;
在整理这些社会学定律28条时,发现大多数在管理定律中都可以看到,这说明社会学和管理学是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