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命题趋势与导向
(2022-03-24 09:10:23)分类: 高考导航 |
2022高考命题趋势与导向
《中国考试》公布了2022年的高考命题导向,给考生们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摘要: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更为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内核、以“三大文化”为载体的价值导向。在这一价值导向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建构真实的交际语境,优化提示性材料、写作指令与具体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表达。面向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应进一步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凸显价值引领功能;同时应创设更为复杂的文化情境与更为真实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写作指令;命题理念
摘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时,既要符合学生学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要符合社会、国家发展对思想政治课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命制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时,要在把握“四史”学习教育要求基础上,以“四史”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内容时,要把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为重点。
3.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对生态文明素养的考查及教学启示
摘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需要通过考教融合,以考促教,以教促学。对近些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进行分析发现,通过设置试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生态伦理观,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生态文明认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态行为习惯。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是:在观念层面,坚持立德树人,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在内容层面,以高考试题为引领,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在方法层面,构建协同机制,凝聚生态文明教育力量。
4.高考英语试题对劳动教育的渗透及教学启示
摘要:深入分析高考英语试题对劳动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引导高中英语教学落实劳动教育。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通过展现劳动过程、创设劳动语境、呈现创造性劳动、讲述环保故事、渗透劳动文化、描述人物事迹渗透劳动教育,旨在使学生增长劳动知识、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创新思维、增强劳动价值感、认同劳动价值、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高考英语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启示是:(1)拓展听力语料中人物的社会身份,扩展学生对劳动关系的认知;(2)拓展阅读语境中的劳动范畴,挖掘阅读语篇的育人价值;(3)融劳动教育于写作教学之中,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九个学科命题专家提出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对高考各门学科的情境分类、具体内容、命题指向,概括如下表:
2022高考命题的10项原则
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
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学过的知识点都可能被考到
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地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多从探究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出题
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思维穿透力考查考生
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考查知识的“应用性
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以生考熟
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考生如何应对日渐灵活的高考命题
拓展宽度,挖掘深度
高考试题日趋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如,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查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的考题。如,疫情在生物中考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呈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下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考生应在平时多看新闻,在做试卷把常见的和生活相关的题目整理起来
嗯
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以后的高考将会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无论是数理化或者是文史类的考试,均会设置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