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现:校本教研、校本研修、学校科研一体化
(2016-08-18 10:58:35)| 分类: 教研科研 |
如何有效实现
校本教研、校本研修、学校科研一体化
校本教研、校本研修、学校科研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基于学校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研究,可以把“三研”当作一项工作来做。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做?如何做成效更显著?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强化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意识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要逐步走上“向科研要质量”的途径,而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必须依赖于教科研。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才会主动探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主动利用优秀科研成果去优化教学工作,提高分析解决教育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教师的研究力,培养研究型教师
“三研”关键在一个研字,要想做好研究,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要想提升教师的研究力我觉得应从三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教师的研究动力,二是教师的研究能力,三是教师的研究恒力。研究动力解决的是想不想研究的问题,研究能力解决的是会不会研究的问题,研究恒力解决的是能不能排除困难坚持研究的问题。如果一位教师把上面三种力形成了合力,这位教师必然是一位具有较强研究力的教师。
三、学校领导要成为校本教研的示范者和组织者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开展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领导要带头从事教育科研并做出一定成绩,这样才能对教师有真正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使领导在教师心目中有一种源于学术的人格魅力。做校长要做专家型校长,我觉得做教务主任也应该做一个专家型教务主任。
对学校来讲,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教师,所以学校领导除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外,还要组织好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构建学校教研骨干队伍,保证学校的教育科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真正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
为了纠正教科研工作的自发状态或自由状态,加强管理,提高教科研水平,还要充分发挥教科室的作用。教科室可以负担起教研活动的组织、课题的确定与实施。
四、课题驱动,名师引领
用课题可以将教师团结起来进行研究,有了课题对青年教师来讲可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课题的领导者可以指导课题组的成员学会研究的方法。课题要以校为本,课题要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课题要和学校的品牌打造结合起来。总之,要使全校形成人人有课题的局面。
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尖子、推出新人。各校都有名师及省、市级骨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教师资源,在科研上给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研方面的示范、带头、骨干作用,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学校要建立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
学校要专门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机构。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规划和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教研,定会突出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要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对学校的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校本课程开发都要给出明确的要求,对教师的教研给出规范;例如我校制定并实施了《校本教研工作条例》、《科研课题招标制度》、《校本教研奖励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从机制上保证校本教研的落实和有序开展。
认识和现实之间还有一段漫长的距离,但只要我们扎实地去做,有效地去做,一定会开创出教育科研的新局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