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学校开展《育才杯》教师赛课,课题是“把准目标、有效教学”。在假期前,有幸在校长室借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
这是一本讨论如何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著作。书中针对教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了观点引领—案例分析—策略提炼,全书56个教学案例及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呈现出一幅视野广阔且色彩斑斓的语文教学新图景。书中注重理论思考上的启迪和教学设计中的生成,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就有效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两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低段的语文教师,我深知:从儿童生理发展的角度看,低年级是儿童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正所谓人生识字聪明始。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拜读佳作,我认为自己在识字教学上还需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
1.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熟悉白板的使用、功能,多展示字形的由来。
2.在识字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还应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熏陶。
例如:教学会意字“初”,从刀从衣,表示用刀裁剪布料是制作衣服的“开始”之意。教学会意字“名”,从夕从口,表示傍晚(夕)光线暗互相看不清,人与人之间只好呼叫(口)名字。
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利用汉字的字理特点,讲清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不但可以使学生容易记住“形”,而且还能因“形”加深“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认同。书中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奴仆”二字,运用画象形字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传统教学中读准音、分析字形(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组词、造句、练习书写,毫无新意。我们应该运用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部件识字、注音识字、字根识字、联想识字、韵语识字、趣味识字、口诀识字、字谜识字、字理识字、计算机辅助识字等3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将课堂变成生字宝宝的“游园会”“秋季采摘会”“元宵灯谜会”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识字产生兴趣。
另外,应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时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扩展识字的途径,把识字引入生活,要知道“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一个理想的课堂,需要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支撑,一节课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为目标服务,一环一个小目标,体现教学的有效性。语文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同时,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我认为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学生在我所执教的阶段里,要获得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根据课标为自己一个学期、学年甚至几个学年的教学制定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努力构建生成性课堂,提高课上问题的有效性;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以及走读班学生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在课堂上我们要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力图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