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壮暮翁谢稚柳

(2013-02-14 18:39:13)
标签:

谢稚柳

壮暮堂

史清禄

分类: 文化

    《壮暮翁谢稚柳》出版了,这是以丰富的资料,严谨的手法,介绍谢稚柳老夫子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巨大贡献,展示他独具一格的丹青艺术,并以相当篇幅,描述了他与国画大师张大千数十年的交往与友情。

    谢老夫子是中国当代的大书家、大画家、大学者,更是首屈一指书画鉴定家。1983年,他出任国务院书画组长,率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八年走遍全国,巡审鉴定书画七万多件,并编定目录、图目及大型画册。这八年间,谢老夫子自长白山跋涉至岭南,又由江东移师西蜀,仅此一举,想来古国文明五千年里是少有一位鉴定家有此大福份的;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无旁贷,更是一种牺牲。

    谢稚柳老夫子的绘画,没有名师传授,属于自学成才。他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画风再一变,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写意,色彩由淡雅转向浓烈。此时对张旭书法产生浓厚兴趣,由学怀素、黄山谷改学张旭,书风也为之大变。他的书画作品总是洋溢着才情,一生举办个人画展近二十次,在书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八十六岁高龄的谢稚柳老夫子在美国洛杉矶与儿子住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上海巨鹿路的家中,每日总要在“壮暮堂”里作画几小时。谢老夫子喜欢戴一副天然水晶茶色眼镜,有时作画也不摘下。我曾问他:“你老画图也戴眼镜,山山水水的颜色会不会起什么变化?”谢老夫子笑道:“习惯了,就像自己的孩子站在跟前,不用看不用听他说话,就知道是他。”

    韩天衡在《稚柳夫子鉴真二三事》里说:“稚柳夫子是当今的大鉴定家,其法眼之警锐精明令人叹服,记得十余年前,有幸侍夫子赴浙江博物馆鉴定古画,只见工作人员将画轴方始拉出,画面方露出烟岚几许,或树丛方露出枝桠一梢,夫子即能点评出作者,此真所谓由一鳞半爪即可窥出云中龙,雾中豹者。”

    我曾听到一些说法,有人认为谢稚柳老夫子鉴定画比较“松”。那次我上他的“壮暮堂”看望他,他说:“旧书画的鉴别只存真与伪,不存在松与紧。至于‘松’的问题是有的,我一个鉴定书画的权威,手上是操‘生杀大权’的,对于那些世所相传及一时缺乏史料难以定性的,还是‘松’些好,手下倘若不留情‘枪毙了’,以后年长日久要‘起死回生’就难了,甚至不可能了。”从谢老夫子的谈吐里,透出的是一个大鉴家的一种慎重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待学术争议应具有的宽容感。

    张大千1964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槲树啼猿》:“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他心中,能与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恰恰是这位“柳弟”。三分割据又何人?放眼望去,没有了人选。在倾盖相交之中,在生死契约之后,昔年莫高窟前的万里流沙,青城山中的满目青葱,映照着他们敲诗联句、论画谈书的身影。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武进人。少年时从师学习古诗文辞。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擅长书法、绘画及古书画鉴定。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http://s2/mw690/7962a50ag7bc47ea6d231&690
(作者史清禄与谢稚柳老夫子在一起)

http://s11/mw690/7962a50agd5acf926690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学者王元化
后一篇:大石翁唐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