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可染先生之死

(2019-08-17 00:23:55)


只可惜他的神经不够坚强,于是,干干脆脆的走了,中国少了一个天才的画家,真是可惜。但是站政治的高度,那时候,画家就是一个附庸,或者说是仆从,少了一个仆人,这能算个事吗?

喜欢李可染,并不是喜欢他的性格,他软弱,怕事,怯懦,甚至颓废。不过,放在他所在的时代,恐怕很少有人去勇敢,去坚决。原因其实很简单,坚强的都死掉了,人人都想活着,哪怕是像牲口一样活着。这样一想,他性格的缺陷就无所谓了,对他伤害最大的,莫过于自己活生生的把自己给吓死了。但在艺术上,李可染确实堪称天才,他的“万山红遍”可以圈点,作为独创一派,或者极具个人特点的红彤彤的世界,真实叫人“心潮澎湃”,它有一种震撼的力量。

李可染先生之死

1964年,或者更早,或者稍晚,中国就是一个红彤彤的世界。当时最出名的一张邮票就是那枚“祖国江山一片红”呗,红色,它就是红色中国的主题色彩,上上下下都被红色弥漫着,包括灵魂在内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画家,他当然的离不开红色,为了能够让自己,更是为了让他人感受到那颗赤诚的心,他满怀激情,无怨无悔,没完没了的创作了一系列的“万山红遍”,我们今天真的无法再体会李可染当时的心情,到底是真的赤热,还是貌似的赤热,无从考据。如果没有wenge结束以后的创作来比较,我们直接可以认为,李可染先生就是一个狂热的革命者。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在任何一个场合能够看见,除了艳丽的,雷同的,甚至有一些近乎于程式化的“万山红遍”以外,他的生活当中,没有其他色彩。很明显,那个时代,血色是正确的,是烈士鲜血染红的,作为旧社会过来的画家,对新中国的热爱与否,直接会关系到它的身家性命,可想而知,无论你愿不愿意,没有了这个红色的庇护,你的立场是有问题的,李可染当然不例外。他懂得,懂得如何掩护自己,如何让自己安全一些。真的,并不以为作为一个天才的画家,他可以如此用单调的色彩将自己浸泡,是无可奈何之举,还是主动的拥抱,我倾向于前者。

那么,wenge结束以后呢?很显然,生活条件变了,zhengzhi气候变了,原来,李可染的内心还有另外的颜色呢。

李可染先生之死

1986年岁次丙寅秋月,李可染画了这幅《青山积翠图》,你知道,这可是秋月啊,如果放在十年之前,李可染的这幅绘画决然不会是如此,除了“万山红遍”之外,他还会用,或者说他敢用其他颜色吗?答案是否定的。而这幅画,除了树梢隐隐约约的泛黄以示时间刻度以外,满眼都是云蒸霞蔚,生机勃发的。浅绿,深绿,淡黄取代了1966年的朱砂红,而山居的房子和院落,参差错落,“自由的”生长着,包括哪些乔木,灌木也都随山形而自然地分布着,全然不顾60年代的整齐划一了。绘画也是一种心情,此时的李可染,老当益壮,生命盎然。即便是秋月,依旧焕发出生命和自在的光芒,因为他以为那是他个人所处的最好最爽的时代,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只可惜,他想错了,他太天真了,他“放肆”了,三年以后的冬天,12月5号,李可染在家里,在场的文化部文化部官员的面前,头一歪,静悄悄的走了。

李可染的胆小是出了名的,从旧社会一路走来,战战兢兢,每一次运动他都难以幸免,厄运总是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无处可逃,他别无选择。也许胆小是唯一的着落。1974年的揭批“黑画”事件,李可染便是其中最倒霉的那个。

李可染先生之死

如果可以忍住悲伤,甚至可以罗列出一大堆李可染的悲惨来,但比起其他人来说也“不过如此”,那一代知识分子,文学家,艺术家,比他更悲剧的比比皆是。

他死了,驾鹤西游,告别了“在人间“的苦楚,去迎接另外世界的光明去了,享年82岁,寿终正寝,没有受罪,得一“好死”,这是上苍给予他的最高奖赏。

每一次看到他的画作,心情都很沉重,深深地知道,给艺术家一个宽松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借用一句话,“李可染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却有负于他”。并以此文纪念这位有功的艺术家,他对中国画的贡献是应当载入史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