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内府书画印章的规矩(1)

标签:
军事 |
http://s4/mw690/002dOhpdzy6KmkqTPnZ83&690
其二,很大,内府收藏的钤印不但所处的位置很高,而且往往会很大,只要空间许可,内府的钤印往往体格硕大。像上图当中的北宋“内府图书之印”九叠篆书,气势恢弘,非皇家莫属。实际上,金代的内府印同样大气而厚重,连同元代,明代,清代,其中的内府大印,在规制上,往往彰显皇家之气象,印章的刻制水平当然也极高。尤其是金章宗的“明昌御览”,它的存在可以直接断定画作的品质与档次。下图当中的局部,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三枚钤印,“万机余暇”,“明昌御览”和乾隆御览之宝”,这三枚印章牢牢地占据着画作的最上部,而且在用章的体量上也没有任何含糊,这就是内府的印章。必须说明一点,有的内府钤印并不很大,像“乾隆御览之宝”就有好几个版本,大小也差距很大,这并不是真伪的问题,而是由于画心空间局促,才做出的及其灵活而顾全大局的安排。顺便告诉一声,乾隆皇帝见多识广,对艺术的尊重史无前例,他绝不会在画心上随便的,除了及其简单的“神”与“妙”的题字以外,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的状态这是乾隆的一贯作风。至于乾隆到处挥毫的传闻,都是及其短见和不尊重事实的。
前一篇:与《功甫帖》相关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