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京西灵水举人村“秋粥节”
 (2014-08-09 07:58:00)
	
			
					(2014-08-09 07:58:00)		| 标签: 灵水村举人树秋粥节科举文化 | 分类: 纪实报道 | 
 
 

眺望灵水村


古树

古井

真是山水有灵,古石槽。




一大早有22锅各家熬煮的秋粥已被游客分享,都刷锅了。

新落成的文化广场铜像


青砖灰瓦、布局考究的三进宅院,明清时期的建筑特征十分明显,灵水村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之一,村中现有明清时期四合院162套,原貌保存度为80%。










 
柴锅粥味道不一般,浓香黏稠,凝聚着五谷的精华,配上灵水人腌制的酸咸菜,一种特有的香,秋粥原料有大米,芸豆、花生、核桃、杏仁等,再想喝就要等到明年的立秋。

 




《爸爸去哪》二号院山羊房,居住者:影星王岳伦及女儿王诗龄,我想影星们也想让孩子沾沾举人村的灵气,望子成龙吧。
《爸爸去哪》四号,居住者:影星张亮及儿子张悦轩

 

 
军响车站风景
300多年的“举人粥”
 
灵水村位于京西门头沟斋堂镇境内,建成于明清时期。自科举制度盛行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曾诞生了刘懋恒、刘增广等22名举人,2名进士,因此得名“举人村”。秋粥节作为此地已传承300多年的民间习俗,相传就是为纪念灵水举人刘懋恒父子,荒年时期赈灾济民的善行义举。
康熙七年6月以后,连日暴雨倾盆,斋堂川的百姓大多断粮断炊,饥民遍野。举人刘懋恒和父亲刘应全商议救助灾民,便在村中搭草棚支起几口大锅,熬粥让灾民果腹充饥。康熙二十一年,斋堂川又逢大旱,颗粒无收,刘家父子再次捐粮赈灾,帮助村民度荒。刘家父子前后共捐谷3700余石,挽救了近万人的生命。为了纪念刘家的德行善举,表达对刘举人的敬仰,灵水人遂将立秋改为秋粥节,这一天所熬之粥便被称为“举人粥”。
“秋粥节”就这样世世代代传了300多年。
 
 
地址:北京西门头沟区的军响乡灵水村
电话:010-61817760
乘车路线:苹果园地铁站乘929到桑峪路口站,打车或步行到灵水村。
自驾路线:沿109国道74.5公里处右转,沿乡间公路行驶5公里即进村。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