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区遛弯随拍樱花双色碧桃休闲 |
分类: 花卉 |
双色碧桃添锦秀
中药: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
【来源】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鉴别】(1)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 。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2)取本品粉末约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花地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3: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3个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紫花地丁临床运用
2.治疗化脓性感染:鲜紫花地丁,洗净,捣烂,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后外敷之。治疗外伤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19例, 一般在2~3天痊愈。[江西医药1996;(7):372]
3.治疗扁平疣:地丁草、半枝莲、板蓝根、生苡仁各15g,常山6g。每日1剂,上午服头煎,下午服2煎。药渣加适量水略煎后趁热洗涤患处,洗后抹干,不用水清洗。7天为1疗程。治疗26例,痊愈14例,好转4例,无效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5):214]
4.治疗褥疮:地丁、银花、蒲公英各50g,罂粟壳20g,赤石脂40g,共研极细面备用。取药粉适量,用50度的白酒调成糊状,平敷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若同时配合理疗或按摩效果更佳。治疗32例(Ⅰ期者22例,Ⅱ期者10例),痊愈28例,好转4例。[吉林中医药1992;(2):30]
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各种疔毒,痈疮疔肿,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舌红脉数者:金银花9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6g。先水煎,后加五灰酒半盏;药渣再加如法煎服,盖被取汗。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臣药。
紫花地丁营养知识
紫花地丁全草多皱缩成团。主根淡黄棕色,直径1至3厘米,有细纵纹。叶灰绿色,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至6厘米,宽1至3.5厘米,先端钝基部截形或楔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叶柄有狭翼。花茎细长,花淡紫色,有细管状花距。蒴果长圆形或裂为三果爿,种子多数。气微,味微苦而粘牙。以叶绿、根黄者为佳。
紫花地丁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段,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紫花地丁适合人群:
阴疽漫肿无头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紫花地丁食疗作用:
紫花地丁味苦、微辛,性寒;归心、肝经;气微散泄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疔疮痈肿、痄腮,瘰疬,丹毒,乳痈,肠痈,湿热与泻痢,黄疸,目赤肿痛,喉痹,毒蛇咬伤。
紫花地丁做法指导:
1. 凡各种疔毒痈疮,红肿热痛者,可单用鲜品捣汁服,并用其渣敷患处;或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配伍。
2. 若气血亏虚者,可加入当归、黄芪;若湿热凝结骨痈疼痛高肿者,可与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牛膝同用,以利湿清热。
3. 凡颈项瘰疬结核者,可与夏枯草、玄参、贝母、牡蛎相合,以散结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