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的免费公园(一)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游景点 |

P1----共12张

P2

P3

P4

P5

P6

P7

P8断层

P9

P10

P11

顺着浮雕墙的走向一路向前,均匀分布于绿化带中的教育性雕塑就会伴随您的脚步一一呈现:
1、形态逼真、比例巨大的“地球仪”雕塑向人们展示着地球的全貌;
2、“地球的内部构造”雕塑用模型的形式告诉人们地球的内部构造;
3、“火山”雕塑是对具体地理知识的艺术表达,该雕塑表现出地球内部力量引发的威力巨大的自然现象;
4、“褶皱”雕塑说明了地球内部力量引发了地球岩层的变形、挤压和弯曲;
5、“断层”雕塑说明了褶皱程度超过岩层本身强度后引发的岩层断裂和错位,而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和地震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6、“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雕塑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地理知识中抽象的名词概念,用形象化的表达传递地理常识;
7、“地震震级与地震能量的关系”雕塑用大小不等的球体形象地体现震级与能量的对比,参观者从中可以明白不同震级与其释放能量的对应关系,而雕塑周边的环状草层、砖圈则生动地体现出震级与地震波的形象;
除上述设施以外,位于绿化带中心的小型广场则以8块铜板为主构建成“应急避震救护常识”的教育性雕塑群。这些雕塑分别告诉人们:
1、在地震发生时要躲开高大建筑,尤其是有玻璃墙的建筑,还要避免躲藏在高架桥、立交桥下;
2、地震发生时处于屋内的人不能躲在窗下;
3、遇到有害气体泄漏或遇火灾时要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
4、平时生活中要注意随时准备好手电筒、食物、医疗用品等救急用品;
5、家中物品摆设应当尽量将质量较轻的物品放于高处,质量较重的放于低处;
6、如果在地震中不慎受伤应当用药棉简单包扎以免失血过多和感染;
7、迅速寻找被埋压者是互救的重要一步,地震中珍惜时间就是挽救生命;
8、遭遇地震时应迅速前往应急避难场所。
这些雕塑向人们传达避灾常识的同时也构成了良好的城市景观。而位于其附近的几处铜像雕塑则更加栩栩如生:
1、“避震常识”雕塑生动地模拟出当遭遇地震时,处于屋内的人迅速选择室内质地结识、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下),能构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正确避险的场景;
2、“现场急救”雕塑则重点展示了我们的救援人员在灾区现场对情况危急的伤员施行救治的情景,该雕塑赞美了我们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精神,也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关爱;
3、“废墟抢险”雕塑则形象地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在地震现场抢救被埋压伤员的情景。
这几处雕塑人物形象饱满生动,表情逼真写实,场景极具代表性。站立于这几处雕塑前,我们仿佛被时光拉回到汶川地震的救灾现场……而位于绿化带内侧的笔直的干道旁则沿路布置了“科普知识长廊”。长廊共有图幅18面,图幅用浅显易懂的词语,生动诙谐的图画向人们讲述地震中应当注意的常识性问题。
形式多样的防灾知识雕塑、图画遍布公园,无论您是在绿树中穿梭养生、调理呼吸,还是在大路上挥汗如雨,您都能在信步闲游时接受地震避灾知识的潜移默化,如此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实在是父母教育子女、公司培训员工、学校组织活动的必选之地。难怪曙光防灾教育公园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周边居民及参观人群的热爱。当然,防灾知识教育的突出是曙光防灾教育公园的一个建设重心,其本身的避灾减灾功能同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