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之后,大兴土木建设王府。一天他去查看王府建筑工地时对工匠说,墙基一定要夯筑得坚牢一点,工匠点点头回答说,王爷只管放心,我家祖孙三代在长安为人建造府邸,只有官府宅邸不断替换主人,还从来没有见过哪座王府倒塌过。郭子仪听到此,不禁连连点头,黯然而退,从此再也没有去过工地,也不大看重王府的建筑了,他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果然工匠不幸言中,在郭子仪过世后仅四十年,汾阳王府已变成了一座寺院。同时代诗人张籍叹道:“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散,古槐深巷暮蝉愁。”
这个真实的故事也令我禁不住想到,十八大以来纷纷落马的高官有多少不是费尽心机,营造了奢华的“将军府”“书记院”?哪一个不是藏有多套官邸,甚至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占有豪宅?这些人原以为可以传宗接代,成为簪缨世家,可是我们旁观者仔细一看,他们不仅连“富不过三代”都做不到,就连“汾阳王”去世四十年后王府才挪作他用的纪录都没达到就“暮蝉愁”了。
追求丰功伟绩、荣华富贵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无情的事实证明,荣华富贵可不是砸不烂敲不碎的铜豌豆,而是易碎品。
宋朝词人辛弃疾说:“富贵是危机……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纵观历朝历代任何人的田地家产,没有一个百年之内不易主的,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虽说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可也八九不离十。这还是指取之有道、财路正当的主,如果是贪赃枉法、一夜暴富得来的财富,就像钱塘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等到锒铛入狱,悔之晚矣。
有人在杭州灵隐寺求得一签:“阀阅簪缨世泽深,义贤传子子传孙。雍熙五福常盈宅,举室欢歌乐太平。”高人详解曰:“五福盈宅是要害。哪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就是长寿、健康、平安、仁静、宽厚”。五福临门,谈何容易?主要靠的是“义贤传子子传孙”,义贤者,便是做一个清官,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不羡荣华富贵,不慕高官厚禄,不求非分之财,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五福盈宅,才是真正的归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