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扬州美点与金陵美食(上)
《红楼梦》与日本的《源氏物语》,是亚洲两部具有特定的综合代表性小说,我国四大名著之首,也是热爱喜欢的读者们爱不释手的文学巨著。
一。初读《红楼梦》
关于《红楼梦》的传说故事,也很多,第一稿的删改人是个迷,曹雪芹在北京一老屋墙上留下的诗,是个迷,作家刘心武阐述的《红楼梦》中的人物追溯是个迷,文化世家世袭功勋的林黛玉老家(旧居),是在扬州的哪条街呢,是个迷,贾琏与厨子鲍二家的媳妇有一腿,最后的结局也是个迷……
哈哈,有人讲,一部《红楼梦》,就是一本教科书,有写诗作词的,有"寒塘度鹤影影,冷月葬花魂"里冰冷的画面,有政治斗争和家庭争风吃醋的背景,有无情而忘恩无义的官场代言人贾雨村之流,有乱伦的受害者秦可卿,也有官宦之家的后人,出家为尼的妙玉,她看透了世间冷暖,喜欢贾宝玉,心动而不敢越雷池,追求又无可奈何,从她的眼中,看不出有一点活下去的信念。
二。百科全书说红楼。没书被誉为是百工所习之书,什么行业,都能从中在职业上有启示,厨者、舞文弄墨之人、唱戏喝酒的有对诗场景,尤其是薛蟠的三句半诗,更是市井走贩的口中的趣话。
建筑上以为元春省亲造园而言,营造大观园的园林胜景,可见一步一景,皆可入画的堆砌,让人惊叹,还有贾宝玉吐出的怡红快绿,后r被元春改成怡红院。
那潇湘馆、稻香村等等,哪一处不是精工细作呢,文化底蕴其丰厚,所表述的文化内涵深着呢。
就那秦可卿房间的摆设,还有唐伯虎的画,件件珍奇惊艳。
三。经典又成经典。
七十年代后期,《红楼梦》电影得以解禁,其书也开始摆上了新华书店的书贺之上,我好奇,也买了,后来听说,早版的旧版的有收藏价值,又买了几个版来,读的多了,对开头和后面四十集,多少红学家们讨论,眼也看花了,记得只有两种,一是孤本演泽过的文言文,另一种就是白话简本。
那时的工具书不多,闲下就翻翻,有时还在书中见到老家的方言形式,读到感觉亲切,远离南京的盐碱地上,还有几句老家的口语,你说怎能不激动呢,只是无人分享,那时代,邻家的同学一天三餐稀饭,哪有兴致来和我讨论全书的人物互相关系。
我是个慢性子,父母宽容,见我看书,睁一眼闭一眼的不管我,得以让我无目标的随风乱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