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2018-09-23 10:59:44)
标签:

杂谈

历史

图片

分类: 疙瘩随拍

 

随拍:安阳博物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前言:距今约3600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诞生于黄河流域。商代后期,经过商王武丁励精图治,国力鼎盛,史称“武丁中兴”。武丁之妻妇好,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征战疆场,主持祭祀,却不见载于史册。在历史长河中隐没了3000多年后,考古发现让她重建于世。

    活跃于武丁时期权力核心的妇好,集王后、祭司、军事统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妇好墓中出土的礼器、兵器,既是她高贵身份的象征,也是她曾征战沙场、统领千军的见证。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器物,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妇好,不仅是一心为商王打理国事家事的女人,而且在生活中衣则华贵,饰则精巧,食则丰美,玩则雅趣,有着独特雅致的审美情趣。当妇好的生命走到尽头,伤心的武丁为其举行了隆重的丧礼。丧礼完毕,妇好入祀于商人的周祭系统,被称为“妣辛”,极尽哀荣。

    本展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精选474件妇好墓出土文物和殷墟甲骨,展现妇好传奇的一生,展示青铜时代华夏先民创造的辉煌文明,并以此纪念殷墟考古发掘90周年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安阳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5月,是一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馆藏8万余件,包括甲骨、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书画、碑刻等类别。2008年12月,安阳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新馆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其中7个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展览地点:安阳博物馆2层1号展厅。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鸟瞰图。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钺。这件铜钺装饰一首双身龙纹,鼻部铸有铭文“妇好”,龙纹下的三角纹带犹如狰狞的兽齿。新石器时代从石斧衍生出的玉石钺,由兵器和工具演变为权力的象征,这一功能被夏商周时期的铜钺所继承。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钺。这件铜钺装饰的虎食人纹在商代青铜纹饰中多次出现,推测具有巫师通灵做法的涵义。虎食人纹下有铭文“妇好”二字。妇好墓共出土铜钺四件,此次展示两件。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圆斝。此斝腹底中部铸铭文“妇好”,腹、足有丝织品残疾,鋬下有粗纺织品残迹。说明下葬时曾用多层织物包裹。如此高大的铜斝不多见,妇好墓随葬了12件铜斝,其中8件大铜斝(含2件铜方斝)。铜斝是盛酒器,特征为口沿有两个立柱,腹侧有鋬,足为尖锥形。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方斝。此斝口沿下饰蕉叶纹,其下饰夔龙纹,下腹饰兽面纹,腹底铸铭文“妇好”,应是妇好生前用器。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铜圆斝与铜方斝比较。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司母辛铜方鼎。妇好墓随葬一对两件司母辛铜方鼎,口沿下一周夔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去世后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此鼎重达117.5公斤,是不多见的商代大型重器。鼎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炊煮器,逐渐被赋予祭祀礼器的内涵。铜方鼎出现于商代,成偶数使用。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此鼎的内壁中间“司母辛”三字。同样是在安阳,出土了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左边:妇好铜方罍。铜罍是大型盛酒器。此种形制的方罍在妇好墓出土两件,成对使用。此罍肩部有双耳,下腹一侧有牛首状小耳。使用时以绳系双耳,拎起腹侧小耳即可轻松倒酒。口部四面均饰有兽面纹,兽面由两只造型奇特的夔龙组成。盖、钮均似四阿式屋顶。器底中部及盖里各有铭文“妇好”二字。

右边:妇好扁圆铜壶。铜壶是盛酒器,出现于商代中晚期。妇好墓出土的一对扁圆铜壶代表了早期铜壶的形态。此壶颈部两侧有对称的贯耳供穿绳,腹部以三组兽面为主体纹饰。腹内底有铭文“妇好”。兽面纹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青铜礼器的兽面纹将神秘、狰狞的神性内涵发挥到了极致,充分体现了青铜礼器沟通人神的功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好”连体铜甗。甗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器物,将蒸食这一饮食传统从新石器时代流传至今。蒸食将食物的营养、香味最大程度封闭在食器内,食物中的水溶性纤维素损失少,食物软烂适合老人孩童,至今蒸食仍被营养学家大力推荐。妇好墓随葬了铜甗五套,包括三联甗、分体甗和连体甗三种,腹足底部有使用过的炱痕。这件连体铜甗口内壁有铭文“好”字。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连体铜甗内壁有铭文。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圆鼎。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圆鼎。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圆鼎。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铜瓿。为盛酒器。腹部的三组兽面纹是这件铜瓿的主纹饰。夏商周青铜礼器的兽面纹源自史前巫术和原始宗教对神灵的膜拜、对超能力的追求,进一步结合了“君权神授”的礼制思想。兽面纹也称为饕餮纹,是在多种动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想象,突出兽面,尤其突出瞪视的双眼,弱化或省略躯体,极力烘托神秘与狰狞之感。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爵。妇好墓随葬的111件有“妇好”铭文的铜器(包括两件铜钺),应为妇好生前使用、珍爱之物。这件铜爵代表了商代晚期形制趋于成熟的铜爵,流、尾长度接近,流头加高,鋬上常饰有兽首。鋬内有二字铭文“妇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铜圆斝。妇好墓随葬铜酒器多达15种,数量在随葬铜礼器中约占四分之三;随葬铜食器只有4种,数量仅占随葬铜礼器的五分之一左右;随葬铜水器只有3种,数量很少。根据妇好墓随葬铜礼器的器类比例即可窥见商人多么重视以酒祭神,多么好酒。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方彝。铜彝是盛酒器,流行于商代,发现数量不多,但铸造均精,是高中级贵族使用的酒器。铜彝的特点是四方形器身配屋顶似的器盖,整器宛如一座建筑。此彝纹饰精美,这种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高浮雕动物纹为主纹饰的纹样,是中原文化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盖面与钮均呈四阿屋顶状,盖内铸有铭文“妇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圆孔酒斗和妇好方孔酒斗。用来舀取酒浆。“北斗七星”名称就源于七星形如酒斗。此斗柄背面近末端铸有铭文“妇好”二字。妇好墓随葬铜斗共9件,其中方孔斗5件。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带流鼎形铜器。这种铜器在商代发现极少,似铜鼎与水瓢的结合,方便倾倒汤水,设计巧妙。此器腹内底铸有铭文“妇好”二字。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鸟足铜鼎。商代鸟足鼎通常形体不大,用来盛调味品。妇好墓随葬了3件鸟足鼎。此鼎三足为立鸟状,鸟首撑鼎,腹部饰兽面纹,腹内底铸有铭文“妇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好”分体铜甗。这套分体甗的甑底即为箅,甑口下内壁、鬲肩一侧各有一“好”字铭文。目前还未发现商代的铜箅片,推测商代使用其它材质的箅片。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俯视“好”分体铜甗。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圈足铜觥。妇好墓出土铜觥八件,包括圈足和四足两种形制。此觥盖首为虎头兽面纹,盖尾兽面纹似鸮(猫头鹰)。盖与器身扣合后,正视为一蹲坐的虎,后视为一站立的鸱鸮,造型独特,设计精巧。器底中部铸铭文“妇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圈足铜觥盖尾兽面纹似鸮(猫头鹰),后视为一站立的鸱鸮。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圈足铜觥盖首为虎头兽面纹,正视为一蹲坐的虎。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镂空铜觚。铜觚是饮酒器,流行于商代,常与铜爵等量成对使用,构成了商代铜礼器组合的核心。商代普通贵族往往随葬一、二套铜觚爵,平民则随葬陶制觚爵。此觚圈足兽面纹镂空,圈足内壁铸有铭文“妇好”。妇好墓随葬铜觚爵多达53件。这未必说明妇好是位善饮的豪放女子,却能使我们想想商代王后的奢华生活。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龙首提梁铜卣。盛酒器,这件铜卣构思巧妙,盖面有一活动环带,环带上的鸟尾与提梁内侧的小环套合,启盖后,盖可悬于梁。妇好墓出土两件成对龙首提梁铜卣。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封口铜盉。铜盉作为酒器时用来调和酒味浓淡,作为水器时与盘配合使用。这种封口铜盉造型古雅,可溯源至山东史前文化的陶酒器。有的封口铜盉出土时底部残留有烟炱,说明也用来温酒。此盉鋬内铸有铭文“妇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左边:圈足铜觥。铜觥是盛酒器,多为立体动物造型,流行于商代。觥逐渐演变为酒器的统称,故有成语“觥筹交错”。好酒之风对商王朝的政治、文化影响甚大,末代商王帝辛(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成为骄奢淫逸的著名典故。周武王灭商之后,总结商朝亡国的教训之一就是酗酒。

右边:妇好铜爵。铜爵是斟酒、滤酒器,出现于夏代晚期,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至商代成为铜酒器的核心器物之一。铜爵的口沿两侧伸出,半筒是倒酒的“流”,尖首是配重的“尾”,双柱可能用来悬挂滤酒网。妇好墓出土铜爵共70件,是目前所知出土铜爵最多的商代墓葬,从侧面证明铜爵在商代的重要性,此爵鋬内有铭文“妇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四棱铜觚。妇好墓共随葬9件这种通体铸扉棱的铜觚,多数在圈足内壁铸“妇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左边:妇好平底铜盉。顶面隆起形成“T”字形钮,钮前有短流,流下肩部铸“妇好”二字铭文,这种形制的铜盉也十分少见。

右边:妇好圈足铜盉。妇好墓随葬了6件铜盉,这种圈足盉较为少见。腹上部有一斜管状流,口下两侧有对称的贯耳。外底中部铸有铭文“妇好”二字。腹部有纺织品痕迹。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左边:石觯。用白色大理石岩磨制而成,盖面蓝绿色系被墓内其他铜器的铜锈染色。

右边:铜觯。铜觯为饮酒之杯,有椭圆体和圆体两种,一般都有盖。妇好墓随葬两件铜觯,造型与纹饰相对朴素。商代铜觯数量较少,在铜酒器中的地位较低。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左边:妇好铜罐。盛水器。腹外壁铸铭文“妇好”二字。颈一侧有纺织品痕迹。

右边:妇好铜方彝。妇好墓出土的偶方彝最为著名,可惜未能展出,甚为遗憾。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左边:司qiao母癸铜方尊。

中间:司qiao母铜方壶。出土一对,铭文铸在内底里。肩部装饰的一首双身龙纹体现了古代独特的透视法,变现了龙的正面和两个侧面。

右边:司qiao母铜圆尊。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铜方壶器盖纹饰。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铜方壶器身纹饰。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司母辛高圈足铜器。妇好的子女为母亲的葬礼特意铸造了五件“司母辛”铜礼器下葬,包括一对大方鼎、一对四足觥,和这件高圈足器。此器形制少见,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取暖或烧烤用的炭炉。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双耳铜簋。类似如今的大碗,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俯视双耳铜簋。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又是一件铜簋。铜簋出现于商代早期,是盛装谷物食物的盛食器。周灭商后,逐渐形成了以食器鼎、簋为核心的礼器制度,迥异于以酒器为核心的商代礼器制度。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从左至右依次为:“好”细高柱足铜鼎、妇好小型铜方鼎、分档铜鼎、妇好小铜圆鼎。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鱼龙纹铜盘。水器。考古发掘发现商代晚期存在盘、盉同出的现象,推测这时期已存在周代所谓的“沃盥之礼”,贵族宴饮之前以铜盉浇水洗手,用铜盘承接弃水,显现了当时的卫生意识。商代铜水器的数量相对较少,在铜礼器中居于次要地位。铜盘内往往装饰鱼、蛙纹,这件铜盘则装饰龙纹和鱼纹,都是以纹饰彰显水器功能。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盘。妇好墓随葬了两件铜盘。此盘外壁及圈足上饰有三组夔龙纹和三组兽面纹,盘内底饰一条盘龙纹,龙头两侧分别铸有铭文“妇好”二字。这件铜盘应是妇好宴前饭后行沃盥之礼的承水器。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妇好铜箕形器。整器状如簸箕,中空柄内残留有朽木,柄上下铸有“妇”和“好”两字铭文。此器曾被认为是炭铲,目前有观点认为是量器。殷墟已发现6件铜箕形器,均出土于高规格贵族墓葬。如果盛小米,6件铜箕形器的容量均接近260克的奇数倍,妇好铜箕形器的容量约为2800克。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铜大刀。商代的大型铜刀是兵器,小铜刀则为工具。铜大刀在商代晚期有较多发现,是贵族使用的兵器。这件铜大刀柄部有木柄留下的朽木。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铜戈。是商代最常用的兵器。妇好墓随葬的铜戈多达91件,或铸有精细纹饰、或镶嵌华美松石,反映了驰骋沙场的女英雄留在亲人心目中的飒爽英姿。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从左至右依次为:铜鐏形器、铜镞、铜弓形器。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从左至右依次为:嵌绿松石铜虎、铜首玉身虎、铜锛、铜铲。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多钩形铜器。形似船锚,从中间立柱分出六枝挂钩,有的挂钩还有倒刺,似有固定、防脱落的作用。推测是某种生活、生产用具,使用时将立柱末端的大孔穿绳悬吊起来,挂钩、倒刺可牢固地挂物。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尺形铜器。


随拍:安阳博物馆(凤归大邑商:殷墟妇好文物安阳故里展【青铜器】)

丁字形铜器。此类型器在妇好墓中只出土一件,用途不详。

 

我的更多文章(请点击下面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