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拍:宝鸡炎帝影视基地(秋景)

标签:
杂谈图片 |
分类: 宝鸡 |
随拍:宝鸡炎帝影视基地(秋景)
游客服务中心。去年我家小孩子的“满月酒”就在这里面的“炎帝食府”举办的,给个赞!
游乐设施。简简单单,虽是中秋假期,也少有人问津。大型设施不限时长20元。
景区大门。
售票亭和售货亭,古朴典雅。
仿古大树的树根。
刚一进入景区,就是此建筑。
神农部落。神农氏是上古时代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最后一个神祗。神农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神话时代结束,农耕社会的开始。神农氏最大贡献是筑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圈养家畜、种地稼穑,开创了中华民族从蛮荒走向文明的第一步。神农部落是对上古时代神农氏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集中复原。
连体陶屋,别具特色。
部落长老居所。炎黄时期,部落长老相似于后世宰相身份,他们熟知天文历法、岁时月令、农耕医药等经验知识,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英雄时代》里的神农部落长老有擅长管理日常事务的纬夫、协助大祭司卜卦问天的苍然、领兵作战的神器等。
这棵树木造型奇特,与树屋相连。
西陵部落。据考证,西陵部落为中华民族的另一只根系,轩辕黄帝的正妃、中华民族之母、华夏第一后嫘祖就出生在西陵部落。她开创育桑养蚕,抽丝织锦,肇始衣饰文明,兴起“八拜成婚”的文明婚姻礼俗,又被称为“婚姻文明”的创始者。
炎帝影视基地也是众多大型婚纱摄影公司的拍摄基地。一对新人在摄影师的指点下摆出各种动作!
集市区。炎帝教百姓植五谷、种庄稼,促进了原始农业的长足发展,族民物资始出现剩余。为互通有无,炎帝即在族民中心区设立了产品交换场所即集市。确定“日中为市”即正午时分进行集市互换交易,称作“太阳市”,成为商品交易的雏形。
上古时期,先民的兵器和生活用具主要是由石器打磨而成,因而石器打磨亦为一重要手工技艺和职业。工匠们从山上运来石块,根据不同用途,用石器工具打磨出各种兵器和生活用具如石刀、箭镞、石斧等利器和盛装用具如盆、碗,还有十分精美的饰品等。神农时代石器制作工艺已经进入高级阶段。
晒皮台。动物的皮毛通过在制皮台剥离和洗涤后,在晒皮台完成平整和干燥过程。
果子酿。先民从地上小土坑中的落果自然发酵而发现果酒酿造技术,进而有意识地把果子采摘下来置窖发酵。作坊式提取果子汁液作饮品,在神农时期已经成熟应用。当时称其为醴,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烧陶窑。炎帝神农时期烧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陶器以夹砂黑陶和夹砂灰陶为主,除少量的素面陶外,纹饰陶和少量的彩陶已经出现。器形有与生活和祭祀相关的鼎、罐、碗、盆、翁、缸、壶等,陶器已被人们广泛使用。陶器制法从捏制向轮制和范模具发展,制陶技术逐渐向精致、美观的方向发展。陶器的运用说明了社会大分工的开始。
景区为了招揽游客,迎接即将来临的十一黄金周,紧锣密鼓地编排节目。
室内集市。相对于太阳市而设置,为在阴天和高温天气下先民进行物物交换,或者一些高档物品如陶器、皮毛制品需要固定摆放而出现的封闭性的室内集市贸易场所。室内集市意味着先民产品交换市场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