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拍:邯郸邺城博物馆(史前至秦汉时期、曹魏时期)
邺城博物馆馆藏文物300余件(组),布展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中原要地、富庶粮仓——史前至秦汉时期的邺地”、“魏武雄才、崭新都城——曹魏时期邺城”、“民族融合、文化激荡——十六国时期邺城”、“隋唐文明之前奏——东魏北齐邺城”、“中国北方佛都——六世纪邺城佛教”。
本篇博文重点介绍博物馆一层史前至秦汉时期以及曹魏时期邺城出土的文物,不可能一一展示,截取参观中的一些精品与朋友们共享。
邺地据河北河南之襟喉,贯通南北,为战略要地。这一区域地处太行山东麓丘陵前的平原地带,既没有山地土壤贫瘠、交通闭塞之苦,也没有大河下游平地洪水威胁、泥沼阻隔之弊。故春秋齐桓公建邺后,邺的军事、经济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战国时期遂为邺县治所。邺县县令西门豹、史起先后在此兴修水利、沟渠,引漳水灌溉农田,当地农业得到根本性发展。秦汉时期,邺为魏郡治所,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驻扎于此。由于邺地农业发达,历经战国、秦汉时期的持续开发和建设,成为当时中原地区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故为豪强称雄必争之地。

图1:邺城遗址采集的新时期时代石刀、石斧、小石斧、石棒。
图2:邺城遗址采集的新石器时代彩陶钵。

图3:商代陶爵、陶觚,2003年安阳孝民屯遗址发掘出土。

图4:战国时期铜带钩,1994年京深高速公路沿线发掘出土。

图5:战国时期文物一览。

图6:战国时期陶壶、陶鼎,1994年京深高速公路沿线发掘出土。

图7:战国时期陶鼎、陶盖豆,1994年京深高速公路沿线发掘出土。

图8:战国时期陶盖豆,1994年京深高速公路沿线发掘出土。

图9:西汉时期五铢钱,邺城遗址采集。

图10:新莽时期“货布”钱、“货泉”钱、“大泉五十”钱、“幼泉二十”钱,邺城遗址采集。

图11:西汉时期蒜头壶,1994年京深高速公路沿线发掘出土。

图12:西汉时期陶罐,1994年京深高速公路沿线发掘出土。

图13:汉代铁铲、铁锄,邺城考古队征集所得。

图14:汉代石墓门,1994年京深高速公路沿线发掘出土。
曹魏邺城历经人为破坏与自然破坏,古遗址几乎全部埋没于地下,现地表仅存铜雀三台局部。经考古勘探、发掘,确认了曹魏邺城的城墙、城门、道路、主要宫殿等遗迹,可知其平面大致呈横长方形,东西2400-2620米,南北1700米。这座规划严谨的都城创立了贯穿全城中轴线的规划思想、单一宫城制度、区划规整功能有别的设计理念,为以后历代都城沿袭;同时亦为古代东亚地区早期都城规划所借鉴,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图15:汉魏时期筒瓦、板瓦,1990年香菜营乡邺镇村北发掘出土。
图16:曹魏时期文字刻石残残块,1984年铜雀台遗址发掘出土。
图17:汉魏时期云纹瓦当,邺城遗址采集。
图18:汉魏时期陶砖,邺城遗址采集。
图19:汉魏时期排排水槽构件,邺城遗址采集。
图20:三台之一冰井台模型。
图21:三台之一铜雀台模型。
图22:三台之一金凤台模型。
图23:曹魏时期铜雀台青石螭首。高近半米、长约两米,形态威武。它出自曹操的铜雀台遗址,是装饰螭首中体量最大的,也是皇家建筑标志性构建。此物为邺城博物馆镇馆之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