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学前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上学之前我们村没有人上过幼儿园的,所以我上学也是从学前班开始的。
我们村因沙姓人家居多,而又因源于鸡峰山的茵香河流经我们村总是弯弯曲曲的,所以起名叫沙家湾。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沿河呈带状分布,但是人口却并不多,男女老少加起来也就1000人左右。学前班我是在我们村小学上的,即沙家湾小学。
我家在村第1组,在茵香河最下游,而学校位于第5组。第1组是全村离学校最远的地方,从家到学校至少有两公里路。那时的孩子上学没有父母的接送,更没有今天频频事故的校车,全凭稚嫩的两条腿。因之我比别人上学晚了一年,直到6岁才上学前班了。
去上学的路也不是现在村庄7米宽的水泥路,是另一条从以前的家通往学校的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这条小道在“肖家”后面又分为两路,一路叫“四湾”;另一路叫“蒙湾”。“四湾”路稍稍大一些,有2米宽,却比较远;“蒙湾”路小一些,也近了一些,但却经过一大片墓地。特别是天色稍暗的时候小孩子是不敢从墓地旁边走过的,即使大白天经过也加快脚步并“呸”、“呸”几声,以示避晦气。
第一次去学校的时候背的是妈妈为我精心缝制的书包,当时特别兴奋,心想我长大了,可以背着书包上学了。本村跟我一般大的孩子有15个左右,学前班也都在了一起。记得我们的老师是村妇联主任,叫支虎唤,脾气不是很好,有时候凶巴巴的,但是我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在脑海中印象很深。
那时候的家还是土坯房子,和二爸是住在一个院子的,也没有围墙。房前屋后被花草树木所包围,难以忘怀的是房后那棵大核桃树,一个人搂不住的,而柿子树的大小就稍逊一筹。院子中有五六棵白杨树,每到春天花开之时,白杨的花絮落满小院。爷爷也还年轻,在两棵挨得较近的白杨树间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秋千,其乐无穷。
学期末,学校没有奖状,没有荣誉证书,也没有奖杯,唯一的奖励是张年历画。学前班考了班里前三名,具体第几也不记得了,就获得了一张年历画,特别高兴,知道是自己辛勤付出的结果,以后还得不断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