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市首届技能大赛)
(2011-12-28 22:52:29)
标签:
片段教学教学设计游褒禅山记心得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一、概述: |
|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1、知识与技能: (1)读准难字字音,读准文言句子。(音频资源) 问题设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 (2)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依据: |
|
|||||||
五、教学流程图: |
|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分配 |
(一)介绍作者,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
由王安石的诗作谈起,引入课题。 |
|
创设情境。 |
2分钟 |
(二) 初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音频资源) |
师(难点提示):三个长句的停顿划分: |
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 |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步感知。 |
5分钟 |
(三)再读: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
师(提出问题):找出每一段的过渡句: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提示:“不得极夫游之乐”、“此余之所得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生:自读课文,找出过渡句,并理清作者思路。 |
培养学生概括语段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
12分钟 |
(四)总结:理清思路。 |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记叙——游山经过。 第二部分(3—4):议论——游山心得。 第三部分(5):记叙——结尾补叙同游者。 |
生(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完成 |
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
12分钟 |
(五)拓展:(视频资源、PPT资源、历史教材资源) |
师(提出问题):积累关于“有志”、“尽吾志”的名言警句。 提示:高中快毕业了,我们应当如何“尽吾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生(小组合作学习):搜集整理 |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生活中语文素材的能力。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
10分钟 |
(六)作业布置: |
师(提出问题):结合课文注释,把握重点文言字词。 提示:(1)文言虚词:于是、之、以、而 (2)文言实词:随、怠、至于、相、得 |
生(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完成 质疑: |
掌握常见实词、虚词考点。(为第2课时做准备) |
3分钟 (1分钟机动) |
七、教学评价与设计: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设计意图:强调学生朗诵的意识。)
(2)高中快毕业了,我们应当如何“尽吾志”?(设计意图: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八、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二)、反思及赛后心得:
“余华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我看到了大家赞赏的目光,掌声在哪里……掌声送给他!”
“从大家自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画出来了,记录着你的智慧。”“没关系,你们小组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如果小组能继续按照这个想法去思考,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很好,让我们好好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教师体面地让学生站起来又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老师知道,你用心去听自己的声音,用心去读每一个文字,真好。同学们,你们读书特别认真,我尤其欣赏你们边读边记的样子……”“谢谢张明同学!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有没有感觉到,他哪个字处理得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