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师范大学赋

(2011-12-29 22:20:26)
标签:

名校赋

分类: 杂谈

 

    《安徽师范大学赋》是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朱少山同学参加安徽省《吾皖名校赋》征文比赛活动中获奖作品《安师大花津校区赋》的基础上,经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老师精心指导下完成创作的,后请文学院老师润色定稿,并邀请美术学院施兴国老师书写了赋文。


               安徽师范大学赋

              朱少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千古名邑,半城山水(1)。大江形胜,江南都会。北走沃野千里,两淮庐阳在望;南驰层峦叠嶂,九华黄山为鄙;西顾郢鄂而连江川,东瞻江浙以见溟海。商贾经行,流连巨埠繁华游子客居,梦约江南水乡。衣冠薮泽,浴乎沧桑;徽风皖韵,源远流长。太白泛舟,东坡应约 2,平添万分豪迈情怀;涪翁题诗,孝祥捐田(3),遂成一世华文词章。文人雅集,牡丹儒林(4)凌轹百代;修身治国,中山安澜(5)万众瞻仰!

    誉冠师资摇篮,秀出吴楚之中。回眸师大,缘起省立安大,筚路蓝缕,共谱岁月峥嵘。居于黄梅之故里,沐乎宜城之菁英(6)。数载迁易,铸就庠序之范;建国伊始,始至鸠兹之城(7),格局骤新,伟人题名(8)。背依赭山之麓,面朝镜湖之汀,良师欣闻而云集,学子慕名而响应。八十余载,弦歌不辍,深植华东沃土;数十年间,勇攀巅峰,恒葆师范芳名。

    世纪之交,英明运筹,南校花津屹然而起,北校皖江融汇继兴9。三区旖旎,灼灼其华芳菲四溢;千亩园圃,熠熠生辉赤县相映。钟灵毓秀,天与娉婷。楼宇栉鳞,屋甍俨然若鸢凌空;荣樾葳蕤,丝绦婆娑如浴惠风。亭台楼阁相望,曲折长廊互通。院馆场厅,卓显煌煌师表;设施现代,极彰赫赫威容。曲水流觞,文华共享;艺韵流芳,典雅庄重;春华秋实,夏沁冬融 10。踏步河梁,瞩望敬文于云间;驻足径庭,任随风雨于栏前。曲港跳鱼,微波顿生涟漪;圆荷泻露,水莲不胜凉风。文思亭畔,拂来煦煦青岚;行知楼前 11,传扬琅琅书声。

    师苑鳌首,学府上乘;滋兰树蕙,丹心耿耿。文典望道,立说著书;建人光潜,华夏饮誉(12)。十六学院,四海仰瞩。文史经法,社会伦常风雅典范;工理管艺,独步学界专业称雄。诗学中心,遐迩闻名;徽学基地,甚为隆兴;继续教育,省内驰名;国际留学,内外推崇。百万图书,汗牛充栋;含英咀华,文理兼容;学科建设,唯强唯壮;求精求特,质量工程。千余名师,杏坛翘楚;特聘教授,翘傲高校;皖江学者,硕果丰盈;敬文讲坛,坛坛芳琼;丙辉漫谈,润物无声;房玫育人,如沐春风。数万新秀,天赋英睿;几载耕耘,愈发豪迈;为皖师范,为国储才;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厚德以载物,重教而明理;博学以求识,笃行而砥砺 (13)。木铎扬声,陶铸精英;桃李芬芳,兰桂盈庭;鹰扬南北,骏驰西东。八十载校史风雨兼程,二十万学子佼佼其能。

嘉华盛世,欣欣向荣。科学发展,内涵建设,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特色兴校,焕发奕奕神采;人才强校,再添济济之隆。四海俊彦,纷至沓来,恰似稷下学宫;九州鸿儒,共襄聚首,犹为岳麓遗风。学海问津,探幽览胜;书山有路,折桂蟾宫;壮志凌霄,展翅鲲鹏;高瞻远瞩,气贯长虹。同心同德,科教兴皖;群策群力,计日程功;克勤克勉,维盛维兴。

 

注:

(1)芜湖境内群山蜿蜒,港汊纵横,湖泊众多,有“千湖之城”美誉,《半城山半城水》为芜湖市歌。

(2)李白,曾泛游长江,途径芜湖,留下《望天门山》的千古绝唱。苏轼,应芜湖东承天院方丈蕴湘之约,自黄州(今湖北黄冈)乘舟抵芜,为刚竣工的玩鞭亭和梦日亭题诗。

(3)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在徙官流寓芜湖期间,留下了众多佳话和诗词篇章。张孝祥,张孝祥寓居芜湖期间,曾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故名“镜湖”。

(4)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和清代小说家吴敬梓都曾客居芜湖,汤显祖在芜湖雅积楼创作戏曲《牡丹亭》;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街景、风俗、人物也大都取材于芜湖。

(5)19121030日,孙中山“联鲸”号军舰来芜湖视察,发表了著名演说。194853日,著名抗日将领戴安澜葬于芜湖市赭山公园。

(6)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宜城)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

(7)194912月迁址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和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重要办学阶段。

(8)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校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

(9) 20056月,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在原址上办独立学院皖江学院。

(10)花津校区学生公寓共分春华、夏沁和秋实三个部分。

(11)花津校区建有敬文图书馆、风雨体育馆和校友捐建的文思亭;教学主楼命名为行知楼,以弘扬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念。

(12)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

(13)安徽师范大学校训:厚德、重教、博学、笃行。

安徽师范大学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