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赋

标签:
名校赋 |
分类: 杂谈 |
嘉华盛世,欣欣向荣。科学发展,内涵建设,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特色兴校,焕发奕奕神采;人才强校,再添济济之隆。四海俊彦,纷至沓来,恰似稷下学宫;九州鸿儒,共襄聚首,犹为岳麓遗风。学海问津,探幽览胜;书山有路,折桂蟾宫;壮志凌霄,展翅鲲鹏;高瞻远瞩,气贯长虹。同心同德,科教兴皖;群策群力,计日程功;克勤克勉,维盛维兴。
注:
(1)芜湖境内群山蜿蜒,港汊纵横,湖泊众多,有“千湖之城”美誉,《半城山半城水》为芜湖市歌。
(2)李白,曾泛游长江,途径芜湖,留下《望天门山》的千古绝唱。苏轼,应芜湖东承天院方丈蕴湘之约,自黄州(今湖北黄冈)乘舟抵芜,为刚竣工的玩鞭亭和梦日亭题诗。
(3)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在徙官流寓芜湖期间,留下了众多佳话和诗词篇章。张孝祥,张孝祥寓居芜湖期间,曾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故名“镜湖”。
(4)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和清代小说家吴敬梓都曾客居芜湖,汤显祖在芜湖雅积楼创作戏曲《牡丹亭》;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街景、风俗、人物也大都取材于芜湖。
(5)1912年10月30日,孙中山“联鲸”号军舰来芜湖视察,发表了著名演说。1948年5月3日,著名抗日将领戴安澜葬于芜湖市赭山公园。
(6)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宜城)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
(7)1949年12月迁址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和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重要办学阶段。
(8)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校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
(9) 2005年6月,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在原址上办独立学院皖江学院。
(10)花津校区学生公寓共分春华、夏沁和秋实三个部分。
(11)花津校区建有敬文图书馆、风雨体育馆和校友捐建的文思亭;教学主楼命名为行知楼,以弘扬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念。
(12)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
(13)安徽师范大学校训:厚德、重教、博学、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