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值管理的灰色地带与股价操纵(一)

(2013-10-30 15:11:19)
标签:

地带

途径

损失

灰色

订单

分类: 坐庄系列研究

 

市值管理的灰色地带与股价操纵(一)
关于市值管理,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李嘉诚的,06年在长江商学院总裁班的晚宴上的一件小事:

李嘉诚说今晚的晚宴我来出钱,个人出,不是公司出;表面看个人出,大股东出表面上貌似没啥区别;大股东有钱,个人也有钱;

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就不一样了;

比如,这顿宴会花20万的话,对个人而言就是20万,对公司而言,多了20万的费用,少了20万的利润,如果市场给予30倍的PE的话,市值就会损失20*30=600万;

即便是3倍PE的话,市值损失也会有20*3=60万;

……

这就是大股东的市值管理思维逻辑;

市值管理在国外非常成熟;

国内2005年前后和君咨询的王先生一直在国内主推摩根时代,并购时代,市值管理等;

国内并不陌生,研究人士也有比较成熟的方案;

但是对于一个能够把直销做成传销的民族,对于一个坐庄思维渗透到血液中的民族,很难说市值管理没有沦为大股东的操纵股价的玩具牌;

(呵呵,附带说几句,古代的政府是最大的庄家,从汉武大帝时期的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的政策的走向政治前台,这种干旱时候准备船,雨水季节准备车的经营思维走进了政府,呵呵,几千年下来基本上都是如此,今天的收储制度也是如此,不多做评论了)

市值管理的本意是让上市公司股票能够真实反映其价值,这是一项既有利于上市公司也有利于全体股东的事,然而有些上市公司高管和市值管理公司为了谋求私利,却让其成为了操纵股价的元凶、见不得阳光的行为。
今年并购重组井喷的背后也有市值管理的意味。

根据统计,从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中国A股市场正在进行、已经完成、失败的资产重组事件共计1183项,涉及863家上市公司,超过1/3的公司有资产重组动作,涉及资产金额8162.49亿,平均每单并购重组资产标的6.90亿元。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工具,但是一切并购重组都应该以合理的商业逻辑和公司的经营战略来考虑。可是在并购重组中却出现了一窝蜂地去收购手游网游公司,哪怕公司本身与手游毫无关联,这显然是为了迎合市场的偏好而发布并购,不排除有公司意图借此炒高股价,尤其对于一些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来说,今年是解禁高峰期,做高市值有利于高位减持,这显然有损投资者的利益。
市值管理多数时候简单地变成操纵股价,这无疑助长股市的投机氛围。比如前几年锂电池概念、太阳能概念热火,一些公司就一窝蜂地发布将涉足相关业务的公告,结果回头来看这些业务并未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留下的只是股价的大幅波动。如果涉及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监管层应严厉打击。
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总能在高位精准减持,其背后不排除有市值管理公司的策划和运作。

有些市值管理公司策划好减持方案:

什么价位抛售;

什么时间出什么利好消息;

找什么研究员出报告;

联合哪些机构一起接盘等;

最常用的是解禁前后发布频繁的利好公告,包括高送转、大订单等,随之而来的便是股价大幅上涨与股东的减持,这其实已经涉嫌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
更可怕的是运作股价已成为了一些公司高管眼中的潜规则。有些民营上市公司比较喜欢寻找一些私募来配合运作,比如在增发、股权质押期间来做高并维持股价,以便能实现高价增发和较多的融资,而一旦完成后由于护盘资金撤退,股价就会突然大跌,不明其中奥妙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些公司并不需要支付给私募公司费用,只要配合其发布利好消息即可,私募获取的收益主要在二级市场上体现或者以后在大宗交易市场接受大小非的高折价出让。

……

记住啊:

民营企业,财富跟股市息息相关;

股东会关注市值,适当的时候会采取套现;

市值同时也与融资能力、财务实力休戚相关;

大股东成了最大的玩家或庄家

……

看吧,牛股出民营;

有动力;

牛股出国企的话,条件苛刻;

不多言,呵呵,因为那是独一无二的或垄断的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容易出牛股,否则就是重组,不然在没有其他的途径;

写到这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