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拥有的企业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第二章 公司财务与投资
阿笨按:
投资的本质在于不确定性决策,呵呵;
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以前说的太多了,呵呵,面对不确定性决策,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概率分析,或者期望收益法;我记得写得最好的三篇有关期望收益的文章,开博之出;后来也在白云山与广药的分析中详细讲述过,这里不赘述;
投资是一种信仰,股票是一种生活;
一呼一吸间,自有真意;
估值最根本的方法:彻底了解这家公司。
总之,公司估值是是一门艺术,体会其真谛需要艰苦的历练。
价值投资者必须重视估值,没有估值,就无法确定安全边际;
要放弃学院派的繁杂的估值方法,更要放弃荒谬的“EPS预测+PE估值”法,化复杂为简约。
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坚持不懈,多下苦功夫,掌握好一些行业的背景知识,估值的难题是可以破解的。
低估值不是买入理由
低估值不应该成为买入的理由,因为我是企业投资者,企业成长带来的爆发力程度要远远大于估值回归的幅度,所以最近我时刻提醒自己,低估值不是买入的理由,面对遍地都是的低估值股票,如何遴选自选股?
要时刻明确,我们是投资于企业的投资者,特别是投资于企业未来的投资者,而不是低估值,企业成长是投资的灵魂。
当然成长有很多种:有渐进性成长,有震荡性成长,有反转型成长,也有爆炸式成长……
总之要确保自我们买入后的数年,企业必须有快速成长的可能,GGGGGGGGGGG才应该是投资所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成长是硬道理,不能因为一个股票估值很低就买入他,这样做和技术派又有何区别?
我们是企业投资者,关注企业的发展才是核心所在,专注于寻找那些能够快速发展的企业才是硬道理! GGGGGGGGGGGGGGGGGGG是投资的灵魂和点睛之处,而不是PE.确定G是一个艰苦而严谨的观察探询思考的过程,努力吧。
估值回归有多种因素,但很多都是不确定因素,政策一定能促使估值回归吗?
资金一定能促使估值回归吗?
宏观经济一定能促使估值回归吗?
未必,但是企业连续的超预期成长一定能促使股票估值回归,一年不行就成长两年,两年不行就成长三年.....起初人们会嘲笑,这种企业成长是暂时的,但是优秀企业不会因为有投资者嘲笑而停止他们的发展,在连续超预期成长多年后,股票估值已经低到了地板上,人们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走了眼,连续超预期成长会让市场对他的情绪和看法发生转变,企业成长*估值回归=股价的涨幅。
成长股投资者喜欢乏味股,但不能仅仅因为乏味就买入他,我们的投资重点在那里?企业成长,我们为什么喜欢乏味股?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低估值,更重要,行业乏味能确保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少有潜在竞争对手出现,再加上面对惨淡的局面,企业要么在沉默中灭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优秀的企业会更加努力的工作,直到他的爆发,我是成长股投资者!!!!!!不是低估值投资者,也不是乏味股投资者。努力的去寻找成长股吧,答案不在电脑中的低估值,罗杰斯说:最终的答案永远在路上!
投资的最佳答案来自哪里?
先定义最佳答案:作为普通投资者可以捕捉到的未来涨幅远远跑赢大盘的答案。
最佳答案在哪里?
他在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对他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就能搜寻到最佳答案的蛛丝马迹,投资的最佳答案永远在现实社会之中,而不是看技术指标或估值指标,技术指标和估值指标不是不重要,但他们是所有人不用付出就能得到的信息,依靠这些信息投资,注定只能取得平均收益,投资的最佳答案在哪里?
如何才能成为下一轮收益率前百分之五的投资者?
没有更好的办法,技术指标的底部信号出现了一次也许还会出现,反转信号也许又是一次反弹,股票估值低了还会再低,也许明年企业前途会更加暗淡,市盈率因此更低,什么才能让股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路狂奔?
企业超预期的成长成长再成长!
投资者都是聪明人,怎样才能捕捉到超出大家预期的事情?
我们也是普通人,唯一的方法只有勤奋勤奋再勤奋,眼界再开阔一些,关注再深入一些,用户的用户的用户...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产品的产品的产品.....管理者的管理者的管理者.....竞争是对手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对手.....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细节的细节的细节....技术的新进展,政府在想什么?舆论在鼓吹什么?.....对社会和企业各个领域出现的悄然变化保持足够的了解和敏感,最佳答案就在对社会和企业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探寻和思考之后,他就在路上一个不经意间的情景或者念头之中,机会和灵感来自长时间的探寻观察和思考,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永远决定着各种股价未来的涨涨跌跌,幸运的是他总是能够透过各种蛛丝马迹不断提前暗示我们,更幽默诙谐的是每一次他的答案都是如此脑筋急转弯,探寻答案为了赚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探询过程的复杂和最终看到答案的豁然开朗后的乐趣,每一次从社会哪里领悟到了一些新的东西,都会十分兴奋和快乐,知是最大的快乐,为社会发现价格,配给资源,为自己丰衣足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做一个企业的投资者。
一个企业的老板会关注什么?
林林总总,对内要关注人财物,人力资源状况,财务管理情况,产品生产状况,产品营销状况,产品质量状况,对外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客户关系的维护,用户的意见和反馈,政府的法规政策动向,社会的舆论情况,以及新的生意机会。作为一个老板基本天天都在想这些方面的问题,自从进入股市我就认为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也理所应当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当然中间走过弯路,我曾经被心理分析影响,也曾经被价值投资迷惑,但最终我还是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一个好的老板可以不懂任何理论,但是他必须是一个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勇于总结,不畏风险,直面挑战,顶住压力,务实经营的人。一个合格的老板,也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 正是因为如此,注定我喜欢“垃圾股”,因为我更喜欢这些能够顶住资本市场的压力,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把职业操守放在第一位,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的企业经营者,因此导致这些企业或许盈利水平一般,或许业绩频繁波动,或许行业乏味可趁,或许被骂做败家子公司.....但是我喜欢他们,因为我投资于企业,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始终远离类似浮躁的蒙牛,幼稚的茅台,好大喜功的招行,江湖的浦发 ...的原因,也许他们对股东忠心耿耿,但是我不会投资于他们,我更喜欢那些经营优秀的企业,我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做一个企业的投资者!我不投资于经营有问题的企业,无论他多么赚钱。我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做一个企业的投资者!
从998到现在我的市值在不断波动,从东软到同方到潞安再到机械股....现在回头看998严重被套牢,真是可以忽略不计,我相信在未来回头看08年的波动也会同样如此,远望方知风浪小,尽量与企业同舟共济不会吃亏,无论再大的风浪,能持有就要尽量持有,要相信优秀的企业,而不是主流评论和投资教条,这些优秀的企业虽然大多不符合主流的投资标准,或者行业不稳定,或者财务数据恶劣,或者经营历史不长,或者净资产收益率太低.....凡此种种,可是在我这里我只看企业经营,投资是一种信仰,我坚信投资于好生意不会有错,至于那些投资教条都让他们见鬼去吧,我会坚持投资那些被市场冷落的股票,因为我只看企业,从本质上我认为我的资金是产业资本,而不是金融资本,我只看生意本身。
股票是一种生活,一种可以立刻检验自身思路对错的生活方式,除了战争,再也没有那种生活方式能像股票这样可以高效率的检验对错,股市是财迷的地狱,智慧爱好者的天堂,其实很多人不适合来到股市,这是我这一轮熊市的新发现,至此我改变了我的看法,此前我见到人就劝他们-买股票,他是最容易赚的方式。现在我反思了一些事情,此后我不再劝大众进入股市,因为他们很多都是财迷,人为财死,不是开玩笑,财迷来到股市很容易丢了性命,也许大多数人注定就不适合投资股票,Philosophy!Philosophy!Philosophy!Philo是喜爱爱好的意思,sophy是智慧的意思。
我经历了三轮熊市,每次熊市都会有很多人找我争论,说,股市完蛋了,经济完蛋了,不买入,不能再买了....巴菲特不适合中国,巴菲特这次也完蛋了....他们判断的依据和方法十分奇怪,光怪陆离,混乱不堪,但是每当我谈到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哲学问题,他们都无法理解我在说什么,他们只关心钱,钱,钱,明天我的钱又少了,对智慧毫无兴趣。
打个比方,就像武夫只对打胜仗感兴趣,你给他谈战争哲学,毫无作用,结果如何,世界战争史有几个武夫最后活了下来?看问题要长远和宏观,要把所有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才可能持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系统的考虑问题,很容易变得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就事论事,最终会顾此失彼。
我喜欢股市,因为它不是争论的市场,他是交易的市场,他不是理论的市场,他是实践的市场,不争论,我不喜欢和别人争论,我只信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不用扯那么多,交易就可以了。为未来我补充一句:将来也不用扯,如果不是如何如何我一定能赚很多,这话我听过三遍了,这个市场没有如果,没有后悔药,这个市场无时无刻不在真是中前行,记住未来某一个时候别扯,如果不是因为如何如何....我一定能赚很多。我听够了,每次牛市都有人给我扯,这次我把话说在前面。把你的交易清单拿过来,它可以说明一切,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中国的发展不会永远处在黄金期,我珍惜这段时光,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别给我扯,我不喜欢浪费唾沫。我的信仰是: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其他的都是胡扯。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我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人,我是一个践行者。实证主义是我的信仰,我依靠信仰交易,而不是理论。人类走到今天,不是理论的结果,是信仰的结果,我不是循规蹈矩的尼安德特人的后代,我是疯疯癫癫的智人的后代,我依靠信仰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