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欧点评巴菲特与林奇

(2012-10-12 00:46:32)
标签:

财经

林奇

美国

gb2312

巴菲特

分类: 理论研究与学习

       阿笨按:其实林奇的问题,是没办法的问题,呵呵,格雷厄姆和林奇都有这种论述;一个是学院派出身,寻找雪茄烟蒂,靠财务分析找最后一口,这也就注定了他要靠统计学意义上的大概率提高成功率;

巴菲特的革命之处在于,进化到了不再寻找最后一口的刺激(很可能是最后沦为悲剧,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前身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是专心研究,专注于企业的未来价值,而不是帐面上的那些废铜烂铁,呵呵,这一点飞跃很重要,这就决定了他的每一次出手的慎重和深入了解,这是和分散论的浅尝辄止不一样,这是需要深入到企业、行业等血液中的东西,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企业家的眼光加上资本家的精明;

林奇呢,跟巴菲特及旗舰伯克希尔不同,伯克希尔是个投资旗舰,是一个航母,本身可以通过有价值的收购实业,通过掌握方向盘来增加企业价值,而林奇的大奖章本质上是一个基金,基金的意思就是资金来源不同、业绩压力不同以及盈利模式有着质的差别;所以他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基金经理人,而不是一个企业家+资本家的老成谋国的人精;所以他的资金量和盈利模式注定了他需要分散……

    谈巴菲特和林奇的成功

1、巴菲特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问题:耐力常常是胜过头脑的。

为保持耐力,你需要找到一个一生都能使用的方法,它不难,也不会特别让你紧张,不需要整日关注行情。这样的方法才能用一辈子。

我也曾希望像林奇一样,什么类型的股票都研究赚钱。试了一下,不适合我。

而且我怀疑林奇自己现在也不这样做了,毕竟,那需要很多精力,不是什么年龄都可以办到的。

2、时代在变化,策略也要调整。

1987年股灾后原本已打算退休的林奇继续加倍努力工作,挽回基金损失后不久,他宣布退休。为什么?虽然林奇选股的方法很简单,选成长好的公司,特别是价值被市场忽略的公司,但是,现在好的成长产业多与技术有关。在这方面,林奇没有太多经验,而基金管理人是不允许有太长的吸取教训的时间(林奇得益于70年代接管基金时已被迫封闭,汲取了大量经验却不会遭到指责),信奉技术股的维克多得以接任。

而巴菲特近年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技术时代到来的太快了。而接受这一切是需要时间的,在学会新方法之前最好保守投资。

3、巴菲特和林奇代表着不同的资金。

一个几乎是自有资金,而一个是别人的可以随时赎回的资金。

个人的全额投资确可在心理上大大胜过基金管理人。巴菲特的成功与此有很大关系,只有自己的资金才可能充分享受复利的威力。也才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方法。没有太多的外在压力,凭借满腔对股票事业的热爱,你常常可以做得更好。

4、资金的增大不可避免导致增长率的下降。

甚至有一天,你的许多策略对于如此大的资金已没什么实际意义,你也只能以最最基本的策略来使用,简单持有优秀企业。

简单持有优秀企业。也是巴菲特的唯一选择。而对于开放式大规模基金难以做到。

5、“圣人”是离不开历史的。

如果巴菲特在1910 年开始投资,他是很难取得今天如此成就(仅以获利而言!)。

1950年—2000年这50年,人类生产力在和平环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是巴菲特能取得如此复利的根本原因。

而“金融奇才”蔡志勇管理下一度辉煌的麦哲伦基金也因股市大跌,被迫封闭,而林奇幸运地赶上了1974年后美国股市最长的一次上涨。离开土壤,大树也无法生存。   

(十年前的旧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ca0160100fdny.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