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金融市场上,谁掌握了对经济的解释权和资产定价权,谁就掌握了行业的标准,就掌握了分配资源的能力。
2、股市的核心经济功能是有效分配社会资源,它是通过对不同资产的定价来实现的,资产定价代表资本的价值取向或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所以股市具有国民性,有什么样的国民(不只是股民)就有什么样的股市。
3、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定价,是由掌握资本的人的价值观决定的,计算模型只是价值观的量化而已。
4、资产没有绝对价格,只有相对价格。所谓资产定价,并不是根据某一个公式计算出它的绝对价格,而是把它跟其它资产和自己的历史价格做比较,看它(相对而言)是便宜了还是贵了。因此,资产定价的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关键在于怎么个“比”法。在资本帐户不开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中国市场是相对独立的,单个人民币资产的定价应当是跟其它人民币资产比较,而不是跟外币资产比较。
而人民币资产作为一个整体跟外币资产的比较,则是通过汇率来表现的。人民币的定价(汇率),反映了人民币资产的总体价格,而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定价,反映了该资产在国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或稀缺性。
5、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 房子和股票的价格变化比猪肉和苹果的价格变化对其影响更大, 如果因为猪肉涨价而紧缩货币,
导致楼价和股价大幅下降然后才能吃到便宜的猪肉,大多数人可能宁愿猪肉贵一点。再说,猪肉贵了自然会有更多人去养猪,中国缺石油资源,但并不缺养猪的地方。但是楼价和股价因货币紧缩而下降之后,并不是很容易能够再涨起来,比多建几个养猪场要难多了。因此,货币政策必须要考虑各种市场价格,包括楼市和股市的价格水平,不止是日常生活用品如白菜和猪肉的价格。反之,对于任何大宗资产的定价也必须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即使企业盈利暂时没有什么增长,只要货币供应量显著增加,股市也会涨的,因为市场上的钱多了。
6、不论从中国还是从美国的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比GDP或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都要更直接和快速。GDP
与资产价格之间并没有立竿见影的直接联系,要通过使老百姓增加收入和企业增加利润这两个中间环节才能对股市和楼市产生影响,这是需要时间的。反而是股市对GDP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股市一好,消费肯定好,企业可以融资,投资也上去了。利率对楼市和债市的影响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因此,在金融危机的高潮期(政--府最喜欢它起作用得时候)它几乎完全不起作用。而利率对股市的影响从来都是若有若无的,上一篇中我谈到美国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局限,
它是以利率曲线作为定价标杆的。(邹艺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