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等待着因果轮回——真实不虚(真看不懂)
(2011-09-14 07:33:12)
标签:
如来万象净土宗佛教自性杂谈 |
分类: 真看不懂 |
一、物我不二,万事具足;自性也无,净土无踪。
这是我对于佛教基本的认识。
看了很多人在佛法的外面无从得门而入,甚感可惜。
佛法中讲4万8千烦恼,其实是4万8千种智慧。但很多人都是在逃避的。逃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视而不见,另外一种是试图否定“相”的虚无,从而获得“唯一”的永恒。事实是,这种唯一的永恒也是不存在的。释迦摩尼佛早就说过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所以说,世间没有脱离了“我”的喜怒哀乐,也没有任何“喜怒哀乐”是没有主体的。这就是“物我不二”。只有深刻的理解了这个道理才能获得更大的心灵自由。也才可明白什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当然,“诸行无常”大家比较好理解一点。
为什么佛祖又说“诸法无我”呢?(我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佛祖否定宇宙中存在一成不变的规律)。因为只要存在不同等级的认识主体(人,恐龙,石头),那种由这个主体而来的“规律性”,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变换着的,由此我看到大千世界真的是“万事具足,万象森然”的,我并不能超越任何生命和非生命,哪怕只是一个路边的小石头。在我看来,这一层意思了然了,涅槃世界也就是婆娑世界。
很多人知道净土宗教大家念:“南无阿弥陀佛”,希望大家能了解这个也不过是一种“法门”而已。我个人认为净土宗是佛教的“科普读物”,依一念而生全心,确实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其以人之“所求”,“诱惑”众生的手段实在要和当时与现世的宗教教团的组织化背景有相当的关联。如若不能识别,恐怕是得小利而失去了大真。
佛教的认识论中讲到“摩那耶识,阿赖耶识”,其实都是在讲“灵”的问题,也就是“灵魂”并不随肉体消灭,而又处在不断转换轮回当中。对于我个人我认为“意志”是不灭的,也一定会借助个体体现出来。就像我们看到太阳光线下透射出的无尽微尘一样,当某一颗微尘恰巧迎合了太阳的角度,我们就应理解沙漠中的胡杨释放出的亿万粒种子只有一两个能生存的道理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个体来讲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自性,而对于整体而言,确是有的。
二、<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佛教认识论的根本。
我的理解,普罗大众是无法据此而修行的。因为【空】,这种既非“有”,也不是“无”的概念,在经验论上无法让普通人感知。没有通过艰苦思考和修行的人是无法达到“即心即佛”的境界的。所以禅宗的修行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依托于现实生活的“瑜伽行”。
人不应该因为开始学佛,就和“自我”划清界限。去寻找身外之我,呵呵,身外之我是没有的。还是先哲说的好“认识你自己”。 没有了心灵的宁静,是不可能获得健康的体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