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股市一有反弹至3000点以上,马上有利空予以打压,如此反复多次。
似乎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主导着A股走势。
又一轮的在CPI趋缓以前,A股很难走出困局?周一的大跌难道只是另一个开始?
中国目前的第一任务是防止通货膨胀,而股市不幸成为其中的一环。
对于股市与地价、房价的联动及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有关部门早在去年就已充分认识到。
时老说:房价持续上涨是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CPI权重中,食品类价格占比高达三分之一,而房价上涨会带动粮价上涨:一是比价复归因素;二是房价带动地价上涨,也带动土地所生产的粮食价格上涨;三是房价涨激发土地开发热,导致耕地减少,粮价上涨。
因此,完成CPI控制目标,必须压低房价。这就是可悲的逻辑,但是房价如果真的大跌,那么破产的是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所以博弈的混局再继续。
于是结论是打压房价、股市似乎变得顺理成章。
房价持续多年上涨,伤及民生,理当打压(但是结局可能是一边打,一边涨,玩躲猫猫)。有买了住房的人反对这一点,担心财产缩水。实际上,除非你是炒房,对于自住的人来说,房价上涨拉动物价上涨,反而会让自己成为房价上涨的受害者。因此,买房的人只要不是炒房而是自住,鼓吹房价上涨是自己坑害自己。
但是,对于打压股市,值得探讨。因为股市的股市下跌是否能够防止通胀尚待检验。
应该承认,这肯定会有一定作用。股市里的上万亿资金,流到哪个领域哪个领域的物价就会上涨。股市的下跌锁住了数万亿资金。但是,这种做法的副作用非常大:
第一,股市的正常功能被扭曲,沦为调控牺牲品,而且,股市超过40%的调整幅度,已经成为股灾,这有可能使通胀向通缩过渡,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伤及民生。很多投资者,尤其那些用仅有的积蓄,带着对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憧憬在去年年底入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辛。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这种沉重的压力可能毁灭他们的希望,给他们的精神和生活中带来双重痛苦。
第三,可能反过来伤及实体经济。数万亿资金被套,有可能减弱国民的消费动力,使内需不振,而在受次债危机影响出口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内需的拉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和重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股市的非理性下跌一旦伤及实体经济,又可能反弹回来再伤股市,从而,构成恶性循环。
而且,这种通过打压股市来防止通货膨胀的做法,只是针对的一个方面。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抑制性通货膨胀和输入型通货膨胀。而目前,我们的通货膨胀属于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在以前的博文中探讨过人民币的发行制度),是我们的盯紧美元货币超发制度,发行了大量的货币(M2研究系列有所解释),我们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赚取外汇,如果利用外汇进口资源或民众需要的资源达到动态平衡,理论上是可以消灭通胀,但是悲剧就在于我们为了维持美国经济的虚胖,需要借钱给美国,于是我们买了美国国债,更悲剧的是我们进口什么什么大涨,呵呵,不通胀才怪了去了!
结论是:
第一我国经济对美国的高依存度,成为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直接受害者,而这一点,通过打压股市是无济于事的。
第二:实体经济亟待改善,持续恶化,将是灾难。
第三: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藏富于民,让民众受益,远比傻乎乎地看着储备的美元快速贬值要好得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