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投资是一种生活
投资是一种生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466
  • 关注人气:4,4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户必输心法系列故事(3)——100不等于100

(2011-05-21 00:49:28)
标签:

财经

损失

保罗·萨缪尔森

赌局

规避

杂谈

     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损失规避”。 也就是赚取和损失同样数目的金额,损失带来的痛苦更大!

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 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带来的效用。”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一个赌局验证了这一论断。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5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做出你的选择。

  A.愿意

  B.不愿意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说这个游戏的结果期望值为零,是绝对公平的赌局。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局吗?

  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损失规避效应解释,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5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50000元的快乐。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