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和商业的关系》摘要(读书笔记)
(2011-05-20 17:04:25)
标签:
帕斯卡宋体格拉汉姆微观经济学模型杂谈 |
哪些思维模型最可靠呢?那些来自硬科学和工程学的思维模型是地球上最可靠的思维模型。而工程学的质量控制理论其基础恰好是费马和帕斯卡的基础数学理论。工程学里面的后备系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想,断裂点理论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模型。物理学里面的临界质量概念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模型。
大多数人没有必要精通统计学,不需准确地说出高斯分布的细节,知道它的分布形态也够用了,至少能粗略地理解那道钟形曲线。
第二种可靠的思维模型来自生物学/生理学,因为我们大家毕竟在基因构造方面都是相同的。
接下来当然就是心理学啦,它更加复杂。但如果你想拥有任何普世的智慧,心理学是太过重要了.
心理学的基础部分——我称之为误判心理学——是极其重要的知识。它包括了大约20个小原则。它的核心内容重要得让人难以置信。(芒格将在《穷查理宝典》第四章第十一讲: 人类误判心理学中重点讲解)
我现在使用一种双轨分析。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这些潜意识因素总的来讲有用但(在具体情况下)却又常常失灵? 一种方法是理性分析法-一就是你在打桥牌时所用的方法,认准真正的利益,找对真正的机会,等等。另一种方法是评估哪些因素造成潜意识结论-一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是另外一种不那么可靠的人类智慧——微观经济学。
跟生态系统的情况一样,有狭窄专长的人能够在某些狭窄领域中做得特别好。动物在合适生长的地方能够繁衍,同样地,那些在商业世界中专注于某个领域——并且由于专注而变得非常优秀——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们无法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良好经济回报。
一旦开始谈论微观经济学,我们就会遇到规模优势这个概念。现在我们更为接近投资分析了——因为规模优势在商业的成败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规模太大也有劣势。规模大的缺陷是企业变大之后,就会出现官僚机构的作风,而这种作风会造成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也是人类的本性。这时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会失灵。会导致某种程度的腐败。
就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个话题,连锁店的概念是一个迷人的发明。你得到了巨大的采购能力——这意味着你能够降低商品的成本。那些连锁店就像大量的实验室,你可以用它们来做实验。你变得专门化了。
在微观经济学里,你们会看到专利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等概念。现在那些拥有专利权的人开始能够赚大钱了。商标向来给人们赚很多钱。如果有个很著名的商标,对一个大企业来讲那可是件很棒的事情。特许经营也可以是很棒的。
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有好些各式新发明虽然很棒,但只会让你们花冤枉钱,你们的企业就算采用了它们也改变不了江河日下的命运。因为钱不会落到你手里。改善生产带来的所有好处都流向消费者了。与之相反,如果你拥有奥斯科什惟一的报纸,有人发明了更为有效的排版技术,那么你的钱不会白花,节约下来的成本还是会回到你手上。关键是弄清楚有多少钱会落在你手里,多少钱会流向消费者。
微观经济学里面还有个模型也非常有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一种我称之为竞争性毁灭的现象。旧行业被摧毁了,新的行业出现。这种事情总是反复地发生。当新的行业出现时,先行者会获得巨大的优势。如果你是先行者,你会遇到一种我称之为“冲浪”的模型——当冲浪者顺利冲上浪尖,并停留在那里,他能够冲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但如果他没冲上去,就会被海浪吞没。
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圈。要扩大那个能力圈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模型,加上一点心理学,再加上一点数学,就构成普世智慧的普遍基础。
谈如何选择股票——在此过程中,将会应用普世智慧。
股市的本质是什么?
有效市场理论大体上是正确的——市场确实十分有效,很难有哪个选股人能够光靠聪明和勤奋而获得比市场的平均回报率高出很多的收益。 确实,平均的结果必定是中等的结果。从定义上来说,没有人能够打败市场。正如我常常说的,生活的铁律就是,只有20%的人能够取得比其他80%的人优秀的成绩。所以答案是:市场既是部分有效的,也是部分低效的。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和现实生活并不相符。
要怎样才能成为赢家——相对而言——而不是输家呢?
上天并没有赐予人类在所有时刻掌握所有事情的本领。但如果人们努力在世界上寻找定错价格的赌注,上天有时会让他们找得到。
聪明人在发现这样的机会之后会狠狠地下注。他们碰到好机会就下重注,其他时间则按兵不动。就是这么简单。
成为赢家的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期待能够看准几次机会。
股市就像一场充满胡话和疯狂的赌博,偶尔会有定错价格的良机。你们可能没有聪明到一辈子能找出1000次机会的程度。当你们遇到好机会,就全力出击。就是这么简单。
在成长股票模式中,有这样一个子模式:在你们的一生当中,你们能够找到少数几家企业,它们的管理者仅通过提高价格就能极大地提升利润——然而他们还没有这么做。所以他们拥有尚未利用的提价能力。人们不用动脑筋也知道这是好股票。
再次谈谈投资管理。
这门生意特别好玩——因为在净值的水平上,整个投资管理业加起来并没有给所有客户创造附加值。这就是它的运转方式。
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近些年极为成功的投资让我既喜且忧。喜的是,这证明学术在世俗事务中往往是有用的。忧的是:(1)受到妒忌心的驱使和推销员的怂恿,其他名牌大学热衷于模仿哈佛和耶鲁,它们未来恐怕会蒙受惨重的损失;(2)那些效仿跟风的推销者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哈佛和耶鲁现在可能需要展现与它们之前展现出来的不同的非常规智慧。让人们抛弃最近大获成功的做法是有悖人类本能的。但这往往是个好主意。减少欲望,而不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增加风险也同样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