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本按:巴菲特谈到资本利得税的时候,借用了美国漫画《李尔—阿伯纳》中主人公的故事谈资本利得税对投资的影响。该漫画最早于,1934年出现在1934年的纽约镜报上。这部幽默的作品以虚构的未开发的狗斑社区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腼腆、笨拙的乡巴佬李尔-阿伯纳;这位主人公追求了17年才成功的老处女,黛西-梅;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社会人物。国人误读巴菲特,认为巴菲特价值投资就是长线投资,其实这是绝对的误读,因为有两个与事实不符:其一、巴菲特也套利,也有很多持有期限很短的经历;其二、我们缺少这个大前提,也就是我们称之为“阿呆”故事里的资本利得税对交易的影响。2^20=1048576,但是考虑到每次交易的资本利得税,35%,最后只能得到22370,如果赚到100万,需要27.5年,而不是20年;如果考虑到不做交易,在27.5年里可以赚到两亿,扣除需要交纳的利得税7000万,还有1.3亿(注:资本利得税在交易完成时交纳,这里如果不卖出,长期持有增长迅速的公司可以获得利得税递延的好处,相当于一项不需要考虑利息借贷,免费用了27.5年)。
巴菲特小时候最喜欢的连环画人物是李尔阿伯纳(Li'lAbner)。这个美国名字不好记,我们就简单用中国话称其为“阿呆”。
阿呆人又笨,又邋遢,一直在纽约贫民区过着快乐的单身汉生活。有一天,他看到了当地第一大美女,名字叫Appassionatta
Van
Climax。阿呆叫她阿美,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是他的最爱。但阿美怎么看得上又穷又笨的阿呆?她只对有钱的百万富翁感兴趣。阿呆翻遍所有的口袋,也只有一块钱的硬币,想要得到美人比登天还难。遭到阿美严厉的拒绝之后,阿呆无奈之下,急中生智,就去找当地最聪明的智慧老人摩西求助:“智慧老人”啊,你快帮我出个主意吧。“智慧老人”说,这个很简单,你去玩老虎机,用你手里仅有的1美元,一次翻1倍,这样1美元变2美元,2美元变4美元,4美元变8美元,赌上20次,翻上20倍,你就会赚到1048576美元,你就是百万富翁了,阿美不就是你的人了吗?阿呆一听,恍然大悟,赶紧依计而行。他走进一家小旅馆,把他身上仅有的一块1美元硬币投入老虎机中,结果竟然中了大运,哗啦啦,一时之间赢的钱流得满地都是。但是,阿呆严格遵照智慧老人的建议,一次只翻一倍,他只捡起了其中的两块硬币,然后就出去寻找下一次翻倍的机会了。
看到这里,巴菲特就把漫画扔进垃圾堆里,开始研读真正的投资大师也是他后来的导师格雷厄姆的著作。巴菲特计算了一下,发现阿呆找的这个“智慧老人”显然言过其实。他显然没有预计到,阿呆竟然那么呆,过于盲从他的指示,赢再多的钱也不要,一次就只翻一倍。另外,他也忘了考虑税收的影响。
假设阿呆也像其他美国公司一样,必须负担高达35%的联邦所得税,即使他真的能够每年成功翻1倍,那么20年后只能积累到22370元。事实上,即使他继续每年使投资翻倍,由于每年需要缴纳35%的所得税,他也还得再等上7.5年年才能挣到100万,才能成为获得阿美芳心的百万富翁。但是,阿呆将他的1美元原始资本只放在唯一一个投资项目上,而且连续长期持有27年半,直到这项投资连续翻了2倍,投资收益又会如何呢?在这种情况下,在最后一年,也就是过了27年半之后,阿呆可以赚到2亿美元,一次性缴纳7000万的税之后,还可以得到1.3亿美元的税后利润,他不仅仅是百万富翁,而是亿万富翁了。
巴菲特说:“这宗小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必须纳税的投资人,相对以一定复利稳定增长的连续投资;纳税的投资者可以从每年按同样复利利率增长的单一、长期投资能够实现多得多的回报。不过我怀疑许多伯克希尔的股东老早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这正是巴菲特强调长期持有的根本原因,巴菲特在一封写给合伙人的信中说:“手段与目的绝不能混淆,目的只能是税后的复利收益率最大化。”巴菲特之所以采取长期持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尽可能减少缴纳资本利得税,使税后长期收益最大化。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要缴纳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taxes)。但资本利得税只有在你出售股票并且卖出的价格超过你过去买入的价格时才需要缴纳。因此是否缴纳资本利得税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可以选择的。投资者既可以选择卖出股票并对获得利润部分缴纳资本利得税,也可以选择不卖出股票从而不缴税。由于存在资本税收,所以投资者在投资中需要将税收考虑在成本之内,追求税后收益的最大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