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研究刘易斯拐点对于投资有什么用呢?中国一直是一个矛盾体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呵呵,很简单,不说经济的事情,咱就刘易斯拐点及老龄化问题看看:我们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现在)“国未富,人已荒”,也是“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复合体!呵呵,有趣吧!但是今天不说这个,呵呵,说说研究刘易斯拐点对于投资有什么指导意义,虽说是个伪命题(如果不考虑东西部经济差距而一味研究)。
劳动力供给以及传统行业资本—产出率(阿笨注:这是另外一个重要话题,有时间再谈)“双拐点”的中微观经济背景下,经济转型是未来两三年的大格局,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即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增加,而两大拐点的应对处理应是经济政策的确定性问题。
因此,投资策略上,把握两大主线:
1、工资上涨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并以此刺激消费扩内需,这是宏观经济(需求)结构上的变化;
2、新兴产业政策与传统产业重组升级,以此来提高资本回报率,这是产业结构上的变化(阿笨注:我觉得升级的提法欠妥,我还是赞同郎咸平教授的产业整合之说)。
工资上涨下劳动力报酬的占比的提高,意味居民消费的加快增长以及社会保障需求的增加。由于当前民生问题突出,收入分配中强调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因此就消费和保障结构来说,总量将会持续提升,结构上更加偏向于中低端,这也是一国伴随着收入提高由生产投资转向消费服务的路径。
另外,由于生活类消费品多是内需为主的非贸易品,通过提价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空间较大。因此,农产品、食品饮料、商业零售以及生物医药等具有确定性的增长前景。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未来几年被转型的以传统工业制造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显然是一个困境,由于是最主要的贸易品和高耗能行业,有外需相对疲软以及能源供给的约束,盈利中枢有下调的可能,其关键的看点在于区域经济再工业化和行业重组,带来产能的再扩张和价格提升的机会。新兴产业是产业转型的方向,必然是有确定性的利好,也是下一个高成长制造业的的希望,相关的上游资源也必将获得价值的在重估。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包括稀有金属)等有极具前景的成长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