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3)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一般梯形图片各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图问: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
3、揭示课题。在平行四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保留上下边平行,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梯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版课题:梯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1)动手操作:把梯形的两组对边向两边无限延长是相交还是平行?量一量平行的这组对边是否相等?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4)小组讨论: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演示课件“梯形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自学书本66页有关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3)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4)练一练:填写填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3.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4)拿一个直角梯形,让学生观察它的角有什么特点?
(5)概括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4、学习画梯形的高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画出梯形底边上的高(具体内容见课件)
2、画出梯形形的高(具体内容见课件)
3、拓展练习:数一数:共有几个梯形?
五、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http://s13/mw690/002dElaggy6ObZe5EGEcc&690
教学反思:
一、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精选习题,整合知识点,用足用好每道习题
从判断是否是梯形开始,到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及高,再通过分类认识两种特殊梯形,进而认识到特殊梯形的底、腰及高的特殊性。
三、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个问题。
让学生自学书本66页的上底、下底、腰和高之后,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答案,而是请一位学生上来边指边说:上底是……下底是……,这样,既有了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巩固。在汇报第二个直角梯形时,我问:“为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使学生在以往三角形学习的旧知上,更明确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环节,我感触颇深:在练习方面,学生练习量还不够,这点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