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4-06-03 19:56:39)《通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禤翠萍
教学目的:
1、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3、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分的一般方法。
2、确定公分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8×2
5.4÷0.6 =
2、把下面分数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4
3、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36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把两个分数通分。
2、理解通分的关键是找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三、新课探讨。
(一)、学习例4: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2/5,蚕豆我的蛋白质含量
大约是1/4 , 黄豆和蚕豆哪个蛋白质含量高?
1、讨论: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还是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用什么数做相同的分母好呢?
2、结果: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会好些,相同的分母20叫做公分母。
3、让学生尝试完成例题。
4、总结: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注意:(1)、异分母化成同分母;(2)、分数大小不变。
四、巩固练习。
1、你能把这组分数通分吗。(小组合作探讨完成)
2、把每组分数通分。
8/9
和 5/6
3、把每组分数通分。
4、填空:
1.把异分母分数(
2.通分时选用的公分母一般是原来几个分母的(
3.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
4.通分的依据(
5.通分的目的是把(
五、全课小结,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分》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学生要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分的方法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真正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我认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深入解读文本,创设了简单而又有效的问题情境。
2、放手自主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