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评课
(2011-11-06 10:45:30)
标签:
杂谈 |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评课
内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第八周星期五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学校教学研讨课。听了由五年级李爱娟老师上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一课,课后各年级分别进行了评议,并集中科长及上课老师进行了集中评课。具体如下:
教材分析:这节课选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二课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本节知识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是为学习方程,以及学习第三学段的不等式、函数奠定基础。课改以前,这一内容就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课改以后,考虑到中小学的衔接等问题,更加重视代数思想的学习,所以,这一内容的地位就更加重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是认识上的一个质的飞跃。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初步感知了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表示计算公式的基础下进行的。学生习惯于算术思维,对代数思维会觉得很抽象,理解起来不容易。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在充满儿童趣味、生活味道的现实的情境中抽象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李老师利用购买练习本导入新课,例题中的猜年龄情境采用归纳法抽象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代入求值——写出表示减法数量关系的式子——小结这五个部分来进行的,猜年龄环节教师掌控的比较多。习题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宗旨,考查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让学生适时了解一些数学发展史和名人事迹。
优点:(1)、教学设计充分关注儿童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结合生活实际去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并及时对模型进行解释应用。
(2)、注重学法指导,在猜年龄环节,指出“像我们这样从个别性知识推断出一般规律的方法中做归纳法,这种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3)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 “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形象具体的情景,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注重学科整合,关注学生成长。教学中注重渗透第三段学习中的字母的取值范围、代数式求值、代数式书写等相关知识,加入了科学、物理学、生理学、数学发展史及名人历史的一些内容。
(5)关注课堂生成,把课堂教学定位为: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认真解释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困惑,认真解决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学生的感受。
不足之处:
(1)面对学生掌握知识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冲突,有些着急,对学生的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是特别明确。
(2)不知道该如何把握练习量与质的关系。本节课巩固练习质量高,可是数量少。
(3)课堂上重复性的语言比较多,未能做到真正的精讲,所以时间比较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