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三年级集体备课(二)

(2020-11-10 13:34:42)
分类: 集体备课记录表

萧江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年级

备课组长

周阳春

记录、材料整理

陈叶枫

时间

2020.10.22

参与人员

语文组全体教师

备课中心问题

(或主题)

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过程

描述

初议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胡婷婷老师:

本节课的板块结构明确,上课思路清晰。词语教学部分,三组词语的选择具有层次性,最后一组修饰语连用的词组,为后面的语句品读进行了铺垫,教学层层递进。在这一板块可以借助图片,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但要注意把握时间,不要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解释词语的意思上。在范写生字时,要一边写一边强调字的结构。

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提问嫩更让学生更加清晰明白地理解老师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快找到有效信息。比如整体感知部分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将“找出文中写父亲、树林和鸟关系的句子”改为“找出文中写父亲、树林和鸟关系的一句话”,学生能够找得更准确。

教给学生方法之后,要让学生去运用方法,在板块四体会父亲形象的环节上,已经教了圈词语、解词义、品形象的方法,在后面的语句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这种方法先自己学一学,再进行交流。

叶静老师:

《父亲、树林和鸟》是这课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闻气味、听声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体会到父亲知鸟、爱鸟、善于观察的人物形象

老师选择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上,陈老师借助个清晰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在导入部分上,学生汇报了课题中“父亲”、“树林”、“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检查预习中,学习生字词有层次: 难读词语、带的字的短语、形容词连用的词组。内容梳理中,找时间词、找到中心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划父亲说的话,判断林子里有不少鸟的理由;学习形容词连用的类似句子,习得方法。

本堂课教学目标清晰,结构清楚,重难点突出,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遇到难题她总是谆谆善诱,让学生自己去习得方法。她非常具有大语文的观点。课堂上不只是关注于课文本身的内容,更关注借助课文习得语文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借助教材教语文。

 

讨论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胡婷婷老师: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可以再丰富一些。检查预习部分,字词比较难读,第一次读时可以直接把拼音标注出来,先让学生自己练读。

叶静老师:上课的内容比较紧凑,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比较少。品读完句子之后,可以让学生多读一读。

论讨结果

审定稿

教材简析:

《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文章题目“父亲”“树林”“鸟”三个词并列,极具画面感。而第一自然段则开门见山,概括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点明中心。接着,作者通过父子在树林边看鸟的经历,在不经意的对话中,逐渐凸显父亲的形象:父亲能通过看叶、闻味、听声知道林中有鸟。还能听出鸟歌声中的快乐,可见他知鸟、爱鸟。而 “我” 却茫然不知,与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了解与喜爱。

课文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多处使用了修饰语连用的形式,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这对三年级上册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去词、换词比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看图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等方式,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和生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修饰语连用,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又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是值得去关注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认识“黎”“瞬”等5个生字,会写“蒙”字,能读出修饰语连用词组的节奏。

2.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认识父亲能看叶知鸟,闻味知鸟,听声知鸟,感受父亲观察细致,体会他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3.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致说出自己对“幽深”“雾蒙蒙”等词语的感受,初步体会修饰性词语连用在表现事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认识父亲能看叶知鸟,闻味知鸟,听声知鸟,感受父亲观察细致,体会他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2.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致说出自己对“幽深”“雾蒙蒙”等词语的感受,初步体会修饰性词语连用在表现事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板书词语:父亲、树林、鸟

补充课题。引导学生发现,在三个词语之间加上顿号与“和”字这三个孤立的词就联系在一起了。

 

板块二

1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生字词,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黎明  瞬间  猎人(读准字音,指名读完→表扬预习到位→齐读)

2)张开的喙(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喙吗?出示图片)  舒畅地呼吸  惊愕地问(教师表情示范,夸张一点读出语气)de字读得轻快,强调前面的修饰语,自己练读→指名读完→出示拼音→强调de读得轻快→齐读)

3)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

     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学生练读→指名读

朗读指导:读这一类词语,要在第一个修饰语后面稍作停顿,第二个修饰语要连着后面的词语读。(借助停顿线练读→指名读→齐读)

生字范写:雾、蒙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中间的横不要忽略,不要重复学生的话

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一遍,教师指导点评。

2了解作者

1)出示滹沱河

看,这条美丽的河是        (生答:滹沱河)滹沱河是作者牛汉家乡的一条河,他曾经写过不少发生在滹沱河边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滹沱河畔。

3、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全文,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春天的黎明,过了几天)

2)根据找到的时间同桌互相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句式:一个春天的黎明,                 (人物)在                  (地点)                  (做什么)。过了几天,父亲告诉我                   。)

3)指名交流

(4)根据时间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是我们了解文章大意的一种方法,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就直接概括了这篇课文的意思,你能找出这个句子用“      ”划出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全文就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也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寻找课文的中心句是我们概括文章内容的第二种方法。)

 

板块三

1、学习活动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他带着我从滹沱河畔的树林边走过就能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1默读课文2-19自然段,用横线划出父亲所说的话。

2)思考:父亲判断林子里有不少鸟的理由是什么呢?

3)交流(指名回答出示全部父亲所说的话→从父亲的话中你找到他判断林子里有不少鸟的理由了吗?PPT设置超链接)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预设:父亲看到叶子在动,知道里面藏着不少的鸟。(板书:看叶)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预设:父亲闻到鸟味知道有鸟。(板书:闻味)

追问:鸟也有气味吗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热热的气味)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湿湿的气味)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舒畅的气味)

仔细观察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与普通的句子不同的地方吗?(只有上引号。特殊用法,连续几个自然段引用一个人说的话的时候,如果话没说完,每个自然段都只写上引号,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完整的双引号。)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预设:父亲听鸟儿发出的声音知道它们准备唱歌了,听鸟儿唱歌知道它们很快活。(板书:听声)

4)父亲在树林中观察到了这么多与鸟有关的内容,跟在父亲身边的我又观察到了什么呢?请你快速读一读2-19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我观察到的内容。

5)交流(PPT对比出示)

父亲:“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板块四

一同走过滹沱河岸边的这片树林为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而父亲却了解到这么多关于鸟的信息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2出示改动后的句子,对比:父亲突然站定,朝着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你觉得哪句话更好?

幽深、雾蒙蒙是什么意思?

出示2张图片→选择→修饰语连用仿写(形容另一幅图:       的       的树林)

出示课作题“幽深的雾蒙蒙的写出了树林什么样的特点?(写出了树林幽静、茂密、雾气缭绕、朦朦胧胧的特点)

在这样幽静的朦胧不清的树林中,父亲却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很爱鸟)

3请你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树林的幽深、朦胧,读出父亲细致观察的样子。

4)小结方法:理解词义→体会形象

2学习活动

课文中还有这样连用修饰语的句子小组合作,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来品读一下这些语句

1)说一说这些关键词是什么意思。

2)你从中体会到父亲怎么样的形象?

第一句: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凝神静气: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兀立:直立

  换词比较:我茫茫然地望着笔直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战士一般兀立的父亲。

  透过“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可以体会到父亲观察时很专注,仿佛和树林融为一体。(理解“凝神静气”,体现了父亲观察时的专注,“像树一般兀立”体现出父亲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样子。

第二句: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预设:这个句子连用“浓浓的”“苦苦的”两个词语,写出了草木浓郁的气味,而父亲能从中分辨出鸟的气味,说明父亲善于观察,对鸟十分了解,是一个爱鸟之人

3同时出示三句话,朗读。

4小结:作者借助连用的修饰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知鸟、爱鸟、善于观察。请大家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三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

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围绕品读父亲的话感受父亲的形象,以及抓住连用的修饰语品读语句两个目标进行展开。上课的思路比较清晰,在磨课过程中关注了提问的有效性,探索如何提问更加明确,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白老师的意图。

在板块二的字词教学部分,出示的生字词比较难读,如果直接出示拼音给学生会更有帮助。生字范写部分,要更强调生字的结构,范写时要注意课本上是怎么写的。

整体感知部分,我教了两种概括文章的方法,一是通过找出时间根据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去概括;二是通过找文章中心句概括。还可以加入通过扩充题目着手概括的方法。

在板块三梳理父亲判断林子里有不少鸟的理由时,可以将我与父亲的对比通过鱼骨图展现,会更加清晰直观。在教学鸟的气味时,出示句子后直接提问,不要先自己读一遍再问,能够更加节省时间。

整节课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内容较多,板块三、四的教学节奏比较快,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在分析形象上花费的时间较多,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比较少。在之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课文生动的语言。还要注重对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点评。

 

后附过程性材料:初议稿,论讨稿,审定稿。

精品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文章题目“父亲”“树林”“鸟”三个词并列,极具画面感。而第一自然段则开门见山,概括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点明中心。接着,作者通过子在树林边看鸟的经历,在不经意的对话中,逐渐凸显父亲的形象:父亲能通过看叶、闻味、听声知道林中有鸟。还能听出鸟歌声中的快乐,可见他知鸟、爱鸟。而 “我” 却茫然不知,与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了解与喜爱。

课文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多处使用了修饰语连用的形式,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这对三年级上册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去词、换词比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看图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等方式,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和生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修饰语连用,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又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是值得去关注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认识“黎”“瞬”等5个生字,会写“蒙”字,能读出修饰语连用词组的节奏。

2.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认识父亲能看叶知鸟,闻味知鸟,听声知鸟,感受父亲观察细致,体会他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3.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致说出自己对“幽深”“雾蒙蒙”等词语的感受,初步体会修饰性词语连用在表现事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认识父亲能看叶知鸟,闻味知鸟,听声知鸟,感受父亲观察细致,体会他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2.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致说出自己对“幽深”“雾蒙蒙”等词语的感受,初步体会修饰性词语连用在表现事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板块一

1、板书词语:父亲、树林、鸟

2、补充课题。引导学生发现,在三个词语之间加上顿号与“和”字这三个孤立的词就联系在一起了。

 

板块二

1、学习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找出文中写父亲、树林和鸟关系的句子,用“      ”划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全文就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也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2、生字词教学

1)黎明  瞬间  猎人(读准字音,开火车读→出示拼音→齐读)

2)张开的喙  舒畅地呼吸  惊愕地问(de字读得轻快,强调前面的修饰语,开火车读→出示拼音→强调de读得轻快→齐读)

3)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

     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这些词组有什么特点?(用了两个修饰语)

朗读指导:读这一类词语,要在第一个修饰语后面稍作停顿,第二个修饰语要连着后面的词语读。(借助停顿线,学生练读)

(4)生字范写:蒙、鼻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蒙”字中间的横不要忽略,“鼻”字上面是一个“自”,下面的撇、竖不出头)

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两遍,教师指导点评。

 

板块三

1、学习活动二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他带着我从树林边走过就能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他是如何得知的呢?

(1)默读课文2-19自然段,找出父亲判断“林子里有不少鸟”的依据,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

(2)和你的同桌讨论你们找到的依据,看看谁找得更全。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预设:父亲看到叶子在动,知道里面藏着不少的鸟。(板书:看叶)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预设:父亲闻到鸟味知道有鸟。追问:闻到了什么气味?(热腾腾的,带着露水和湿气,带着舒畅的心情,三句话只有上引号,表示话没说完)(板书:闻味)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预设:父亲听鸟儿发出的声音知道它们准备唱歌了,听鸟儿唱歌知道它们很快活。(板书:听声)

2、父亲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去感受树林里的鸟儿。同样走过这片树林,我观察到的和父亲观察到的一样吗?找出描写“我”观察到的内容的句子。

出示: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味。

 

板块四

一同走过滹沱河岸边的这片树林,为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而父亲却了解到那么多关于鸟的信息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父亲是怎么观察的,请用笔把关键词圈出来。(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从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父亲观察仔细、父亲很爱鸟)(板书:善于观察)

(2)出示改动后的句子,对比:父亲突然站定,朝着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你觉得哪句话更好,为什么?

  出示图片:“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写出了树林幽静、茂密、雾气缭绕、朦朦胧胧的特点)

3)请你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树林的幽深、朦胧,读出父亲细致观察的样子。

2、学习活动三

(1)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这样连用修饰语的,请你快速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句子。

(2)和同桌交流这些连用的修饰语给你什么感受?

第一句: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透过“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换词比较:我茫茫然地望着笔直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战士一般兀立的父亲。

  理解“凝神静气”,体现了父亲观察时的专注,“像树一般兀立”体现出父亲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样子。(兀立:笔直地挺立

第二句: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预设:“浓浓的”、“苦苦的”写出了草木气息的程度和味道。我只闻到草木气息,而父亲却透过这浓浓的草木气息闻到了——(生答:鸟的气味),可见父亲——(生答:观察细致,对鸟十分了解和喜爱)(板书:知鸟、爱鸟)

(3)同时出示三句话,朗读。

(4)小结:作者借助连用的修饰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的知鸟、爱鸟、善于观察。请大家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三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词语教学方面,难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比如借助图片或者通过做动作来理解。整体感知的部分可以把滹沱河作为过渡,再引出来,教学两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板块三,我和父亲的对比可以同步展现,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父亲的细致观察、知鸟、爱鸟。

板块四部分在学习第一句修饰语连用的句子时,已经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后面两句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先学习,再进行交流。


精品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文章题目“父亲”“树林”“鸟”三个词并列,极具画面感。而第一自然段则开门见山,概括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点明中心。接着,作者通过子在树林边看鸟的经历,在不经意的对话中,逐渐凸显父亲的形象:父亲能通过看叶、闻味、听声知道林中有鸟。还能听出鸟歌声中的快乐,可见他知鸟、爱鸟。而 “我” 却茫然不知,与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了解与喜爱。

课文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多处使用了修饰语连用的形式,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这对三年级上册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去词、换词比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看图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等方式,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和生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修饰语连用,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又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是值得去关注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认识“黎”“瞬”等5个生字,会写“蒙”字,能读出修饰语连用词组的节奏。

2.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认识父亲能看叶知鸟,闻味知鸟,听声知鸟,感受父亲观察细致,体会他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3.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致说出自己对“幽深”“雾蒙蒙”等词语的感受,初步体会修饰性词语连用在表现事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父亲的话,认识父亲能看叶知鸟,闻味知鸟,听声知鸟,感受父亲观察细致,体会他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2.能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致说出自己对“幽深”“雾蒙蒙”等词语的感受,初步体会修饰性词语连用在表现事物特点,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板块一

1板书词语:父亲、树林、鸟

2补充课题。引导学生发现,在三个词语之间加上顿号与字这三个孤立的词就联系在一起了。

 

板块二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词教学

1)黎明  瞬间  猎人(读准字音,开火车读出示拼音齐读)

2)张开的喙(出示图片)  舒畅地呼吸(做一做动作)  惊愕地问(夸张一点读出语气)de字读得轻快,强调前面的修饰语,开火车读出示拼音强调de读得轻快齐读)

3)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幽深:深而幽静)(雾蒙蒙:雾很大,看不清楚)(选择图片)

     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生活中什么气味会让你觉得浓浓的苦苦的)

     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凝神静气: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兀立:直立)

这些词组有什么特点?(用了两个修饰语)

朗读指导:读这一类词语,要在第一个修饰语后面稍作停顿,第二个修饰语要连着后面的词语读。(借助停顿线,学生练读)

(5)生字范写:蒙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中间的横不要忽略,“字上面是一个“自”,下面的撇、竖不出头

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两遍,教师指导点评。

3、了解作者

(1)出示滹沱河

滹沱河是作者牛汉家乡的一条河,他曾经写过不少发生在滹沱河边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滹沱河畔。

4、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春天的黎明,过了几天)

(2)根据找到的时间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篇课文的意思,你能找出这个句子      划出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全文就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也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板块三

1、学习活动

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畔的树林边走过,我们俩的发现一样吗?

(3)默读课文2-19自然段,用横线划出父亲所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观察到的内容。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父亲判断“林子里有不少鸟”的理由是什么?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预设:父亲看到叶子在动,知道里面藏着不少的鸟。(板书:看叶)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味。

“鸟也有气味?”

预设:父亲闻到鸟味知道有鸟。(板书:闻味)

追问:鸟也有气味吗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热热的气味)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湿湿的气味)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舒畅的气味)

仔细观察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特殊的地方吗?(只有上引号。特殊用法,连续几个自然段引用一个人说的话的时候,如果话没说完,每个自然段都只写上引号,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完整的双引号。)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预设:父亲听鸟儿发出的声音知道它们准备唱歌了,听鸟儿唱歌知道它们很快活。(板书:听声)

2)通过我和父亲的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善于观察、知鸟、爱鸟)  

板块四

走过同样的一片树林,为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而父亲却了解到那么多关于鸟的信息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3)出示: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父亲是怎么观察的,请用笔把关键词圈出来。(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从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父亲观察仔细)

(4)出示改动后的句子,对比:父亲突然站定,朝着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你觉得哪句话更好?

  幽深、雾蒙蒙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幽深的雾蒙蒙的写出了树林什么样的特点?(写出了树林幽静、茂密、雾气缭绕、朦朦胧胧的特点)

在这样幽静的朦胧不清的树林中,父亲却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很爱鸟)

(5)请你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树林的幽深、朦胧,读出父亲细致观察的样子。

(6)小结方法:圈关键词理解词义体会形象

3、学习活动三

课文中还有这样连用修饰语的句子,请你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来品读一下这些语句

(1)圈出关键词。

(2)说一说这些关键词是什么意思。

(3)你从中体会到父亲怎么样的形象?

第一句: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凝神静气: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兀立:直立

  换词比较:我茫茫然地望着笔直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战士一般兀立的父亲。

  透过“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可以体会到父亲观察时很专注,仿佛和树林融为一体理解凝神静气,体现了父亲观察时的专注,像树一般兀立体现出父亲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样子。

第二句: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预设:这个句子连用浓浓的苦苦的两个词语,写出了草木浓郁的气味,而父亲能从中分辨出鸟的气味,说明父亲善于观察,对鸟十分了解,是一个爱鸟之人

(5)同时出示三句话,朗读。

(6)小结:作者借助连用的修饰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知鸟、爱鸟、善于观察。请大家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三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相较于上节磨课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了,但课堂时间有点紧张,把板块二改成检查预习,去掉自由朗读的环节直接进入字词的教学,第三组修饰语连用的词组去掉理解的部分,放在板块四学习句子的时候再进行理解,更能够节省时间。第三组词组比较难度,先让学生练读,再指名读,出示停顿线练读,最后齐读,通过这样多样的练读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读准读对。

板块三,先让学生找出全部父亲所说的话,再圈出可以看出父亲喜欢鸟的字词再进行集中交流。在交流时运用先读句子,再说感受的方式来说,能够增强上课的完整度,让教学不显得过于零散。

在学习修饰语连用的词组时,我出示了两张树林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幽深和雾蒙蒙的意思,这两张图片可以挪到板块四学习句子的时候再出示,让学生仿照课文,也用连用的修饰语来形容第二张图。

 

 

 202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三年级集体备课(二)

202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三年级集体备课(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