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江镇第四小学语文组四年级集体备课磨课记录
萧江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
学科 |
课外阅读 |
年级 |
四年级 |
|
备课组长 |
周阳春 |
记录、材料整理 |
周阳春 |
|
时间 |
2019年10月10日 |
||
|
参与人员 |
语文组教师 |
||
|
备课中心问题 (或主题) |
阅读课学习活动设计 |
||
|
过程 描述 |
初议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梅宝玉:学生对于爱德华的情感发生什么变化,体现不明显还需要加强。 |
||
|
讨论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学生对于爱德华的情感发生什么变化,虽然体现出来,但时间不够,学习单上的内容,特别是让学生找地点浪费了许多时间,把这块内容列出来,让学生直接找。 |
|||
|
论讨结果 |
审定稿 |
||
|
反思 |
对于阅读分享会,我是陌生的,第一次上。上了这一课,感觉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 本书是一篇较长的童话故事,对于一本书,要讲是有很多的点的,本节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学习,先大概概括一下主要内容,接着找找都有哪些人物,并说说喜欢哪些人物,然后想想与那些人物在一起经历了什么事,爱德华的情感又发生什么变化,最后体悟到爱是什么。 爱德华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体会不深,或者有体会表达不出来。面对学生这一情况,我刚开始有点着急,只怕学生不知道,自己拼命地讲,后来我想其实学生能讲多少都没关系,我们上阅读课主要是让学生分享体会,于是我慢慢地静下心来,让学生细细地体会,学生也根据我的节奏慢下来,终于能体会到一点了。我突然发现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老师可以点拨,但绝对代替不了孩子静心思考。让课堂慢下来,让孩子们静下来,是老师应该做的功课 总之,这节课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阅读分享会有更新的认识。 |
||
后附过程性材料:初议稿,论讨稿,审定稿。
|
教材简析: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2007年1月1日有新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美] 凯特·迪卡米洛,绘者是[美]马格拉姆·伊巴图林。 从前,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那小兔子活的很快乐、温暖,他为一个名叫阿比林的女孩儿所拥有,她对他关怀备至,崇敬有加。 可是后来,有一天,他一不小心被丢失了。 凯特·迪卡米洛把我们带上了一段异乎寻常的旅程——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垃圾堆的顶部到流浪汉营地的篝火边,从一个生病的孩子的床前到孟菲斯的街道上……一路上的见闻令我们惊愕不已——即使是一颗极易破碎的心也
本书荣获2006年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 该书以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温情童话故事。 |
||||||||||||||||||||||||||||||
|
教学目标: 1.了解伊索寓言故事是古希腊一个奴隶名为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本书也是这样的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了解并掌握本书的大概内容。 4.了解爱德华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5.爱德华的情感发生变化,最后体悟到爱是什么。 |
||||||||||||||||||||||||||||||
|
教学重难点: 1. 2. |
||||||||||||||||||||||||||||||
|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多媒体课件 |
||||||||||||||||||||||||||||||
|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共读了《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读这本书的感受,你会选择什么?(惊愕不已,感慨万分,悲喜交加……) (出示书名——《爱德华的奇妙之旅》,随机板书词语) 二、精彩回放 师:《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这本书中配有许多精美的图片,每张图片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其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故事?(随机播放插图) 三、人物点击 师:这本书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可能有令你喜爱的,或令你心疼的,也可能是令你厌恶的,给我们谈谈你最想聊的那个人物吧! (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档案卡来介绍) 四、爱的旅程 师: 师:从爱的比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爱爱德华的人比不爱他的人要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爱德华的旅途中充满了爱。) 当爱他的人都出现的时候, (第二十二章 可是爱德华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环视着屋子。 “你在找萨拉·鲁思吗?”布赖斯问道。 爱德华点了点头。 师:在这么多爱他的人中,为什么他单单只找萨拉·鲁思呢? ……但愿我有翅膀,他想,那样我就可以飞到她那里去了。 师:飞到她那里去做什么?(生答)对,这时的他已经懂得为爱付出了。但在书中老师又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第二十六章 “我已经不会被爱了,”爱德华对她说,“我也不会再爱了。那太痛苦了。” 老娃娃说:“你的勇气到哪去了?如果你不打算爱或被爱,那么整个生命之旅都是毫无意义的。” 师:爱德华生命之旅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自鸣得意的爱德华——感受到爱的爱德华——敞开心扉的爱德华) 五、深化主题 师: (辩论) 师:爱德华在一次次破碎后,依然有勇气面对,依然充满希望。让我们再来读读扉页上的那几句诗: 生命是奇妙而艰辛的旅程。心一次次破碎,生命却在破碎中继续。黑暗压顶,却一定要穿越黑暗,愈益深重的黑暗,勇往直前。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字——爱。(课件出示,师生齐读。) 六、推荐图书,激发阅读期待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去读读这本书的作者凯特·迪卡米洛其它的一些作品,比如这两本。(出示《傻狗温迪克》、《浪漫鼠德佩罗》)也是非常有趣的。 档案卡:
读书心得表:
1、爱爱德华的人涂成红色 2、对爱德华毫不在意的人涂成黄色 3、对爱德华很粗鲁的人涂成黑色 思考:从爱的比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
||||||||||||||||||||||||||||||
|
教学反思: 对于阅读分享会,我是陌生的,第一次上。上了这一课,感觉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 本书是一篇较长的童话故事,对于一本书,要讲是有很多的点的,本节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学习,先大概概括一下主要内容,接着找找都有哪些人物,并说说喜欢哪些人物,然后想想与那些人物在一起经历了什么事,爱德华的情感又发生什么变化,最后体悟到爱是什么。 爱德华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体会不深,或者有体会表达不出来。面对学生这一情况,我刚开始有点着急,只怕学生不知道,自己拼命地讲,后来我想其实学生能讲多少都没关系,我们上阅读课主要是让学生分享体会,于是我慢慢地静下心来,让学生细细地体会,学生也根据我的节奏慢下来,终于能体会到一点了。我突然发现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老师可以点拨,但绝对代替不了孩子静心思考。让课堂慢下来,让孩子们静下来,是老师应该做的功课 总之,这节课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阅读分享会有更新的认识。 |
||||||||||||||||||||||||||||||
|
教材简析: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2007年1月1日有新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美] 凯特·迪卡米洛,绘者是[美]马格拉姆·伊巴图林。 从前,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那小兔子活的很快乐、温暖,他为一个名叫阿比林的女孩儿所拥有,她对他关怀备至,崇敬有加。 可是后来,有一天,他一不小心被丢失了。 凯特·迪卡米洛把我们带上了一段异乎寻常的旅程——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垃圾堆的顶部到流浪汉营地的篝火边,从一个生病的孩子的床前到孟菲斯的街道上……一路上的见闻令我们惊愕不已——即使是一颗极易破碎的心也
本书荣获2006年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 该书以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温情童话故事。 |
|
教学目标: 1.了解伊索寓言故事是古希腊一个奴隶名为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本书也是这样的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了解并掌握本书的大概内容。 4.了解爱德华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5.爱德华的情感发生变化,最后体悟到爱是什么。 |
|
教学重难点: 3. 4. |
|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多媒体课件 |
|
教学流程: 一、 同学们,我们师生共同读了《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这本书,随着爱德华的这趟奇妙之旅,也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我相信大家一定是收获多多,感受颇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二、 1、孩子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支笔)一支小小的笔在我们的阅读图书时有什么作用?(写字、勾画好词好句、作批注、标分段落、标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章节或段落、对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等。。。。。。) 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是啊!会读书的孩子总是会在读一本书时留下读书的痕迹,这也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还有更了不起的用心读,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将自己的体会感受与父母、老师、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 三、 1、孩子们,这本书的小主人公是谁?(看图集体回答:爱德华),爱德华最初生活在哪里?(一个叫阿比林的小女孩家)阿比林对他怎么样?(关怀备至,崇敬有加)它怎么样的生活着?(幸福、快乐,享受着爱与呵护。。。。。。)书中找出,展示读。3、4、6页(请2名学生) 是啊!爱德华在享受着爱,多幸福啊!可是在一次旅行中,课件出示, 他掉入海底,又有什么奇妙的经历,(课件:在老渔夫家——被丢入垃圾堆 ——跟随流浪汉布尔一起流浪——在菜园被当成稻草人定在十字架上——在布鲁斯家(与他们兄妹俩度过了一段难忘,又快乐的美好时光)——在玩具橱窗(商店)(伤心绝望,心灰意冷)——直到遇到100岁玩偶老娃娃(受到启示后,才再一次打开心扉)——最终又回到了阿比林家)(学生一句话概括内容) 四、 1、在这次旅行中都有哪些人物出现?(学生先说,再出示课件,罗列人物) 课件出示人物罗列: 阿比林(一位善良、可爱、有爱心的小女孩,她十分疼爱爱德华,对他关怀备至、崇敬有加。) 佩勒格里娜(阿比林的祖母,外表严厉、内心温柔的人,他给爱德华和阿比林讲了一个“公主变疣猪的故事”她想让爱德华通过故事明白。“如果没有爱,一个故事怎么会有幸福的结局”从而懂得爱) 老渔夫劳伦斯:(一位善良、慈祥、和蔼的老人,是他从海里救起了爱德华)和他的妻子内莉:(一位性格温和、心灵手巧的老人,是她给爱德华做了新衣服,并取了个新名字“苏珊娜”把他变成了女孩。) 布莱斯:(一个小男孩,他勇敢、坚强,懂事的小男孩,他对妹妹疼爱有加,也十分的喜欢爱德华。) 萨拉。鲁思(一个善良、可怜、身患重病的小女孩、他也十分疼爱爱德华,把它抱在怀中,让爱德华第一次有了小宝宝的感觉,很温暖) 流浪汉布尔:带着爱德华和他的狗露西一起生活流浪了7年之久。 卢修斯。克拉克(玩具店老板,一个虽还算善良但很势力的人) 100岁玩偶老娃娃:(它再次打开了爱德华的心扉) …… 2、那么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出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3、爱德华和这些人在一起发生了哪些变化?(心理、情感)他对爱德华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帮助与启示? 变化: (1)22页祖母佩勒格里娜“讲公主变疣猪的故事”(想法、启示的句子) (2)32页在海中,他第一次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忐忑不安,感到了恐惧。 盼望看到星光就可以了。 (3)44页45页和内莉在一起时学会了倾听,开始倾听主人的心了。 (4)和流浪布尔在一起时,62页,68页,不但愿意倾听,而且产生了共鸣。(4)被钉到菜园的十字架上74页、75页。 (5)和布拉斯和萨拉。鲁思在一起时:爱德华感觉到他的瓷制的身体都热血沸腾了84页,88页、94页。 (6)摔碎后112页,我的心已经碎了。 (7)118页与布莱斯分别时舍不得。 (8)在玩具商店里:122页,回忆起了那么多人对他的爱。 (9)和老玩偶娃娃在一起时;128页。130页。 四、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在一次一次经历后,爱德华的心理与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由(板书:不懂爱)、不珍惜爱,继而失去爱,(追寻爱),最终(懂得爱),学会了回报爱。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一个字——爱。(板书) 五、拓展延伸。 过渡:孩子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你们一定对“爱”有了更新的认识,你能来说说吗? 1、爱的感悟。 爱是—— 爱是—— 爱是—— 那么,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很好的践行爱。 2、爱的践行(1)向你旁边的同学,老师,说声:“谢谢!”(2)给亲人一个小小的惊喜,表达你的爱。 3、过渡:(孩子们,书是心灵的朋友,生活的伴侣,愿你们以书为伴,在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推荐书目:《小鹿斑比》《傻狗温迪克》《浪漫鼠德佩罗》 六、课后作业: 以“爱”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
|
教学反思: 对于阅读分享会,我是陌生的,第一次上。上了这一课,感觉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 本书是一篇较长的童话故事,对于一本书,要讲是有很多的点的,本节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学习,先大概概括一下主要内容,接着找找都有哪些人物,并说说喜欢哪些人物,然后想想与那些人物在一起经历了什么事,爱德华的情感又发生什么变化,最后体悟到爱是什么。 爱德华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体会不深,或者有体会表达不出来。面对学生这一情况,我刚开始有点着急,只怕学生不知道,自己拼命地讲,后来我想其实学生能讲多少都没关系,我们上阅读课主要是让学生分享体会,于是我慢慢地静下心来,让学生细细地体会,学生也根据我的节奏慢下来,终于能体会到一点了。我突然发现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老师可以点拨,但绝对代替不了孩子静心思考。让课堂慢下来,让孩子们静下来,是老师应该做的功课 总之,这节课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阅读分享会有更新的认识。 |
精品教案设计(定稿)
|
教材简析: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2007年1月1日有新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美] 凯特·迪卡米洛,绘者是[美]马格拉姆·伊巴图林。 从前,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那小兔子活的很快乐、温暖,他为一个名叫阿比林的女孩儿所拥有,她对他关怀备至,崇敬有加。 可是后来,有一天,他一不小心被丢失了。 凯特·迪卡米洛把我们带上了一段异乎寻常的旅程——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垃圾堆的顶部到流浪汉营地的篝火边,从一个生病的孩子的床前到孟菲斯的街道上……一路上的见闻令我们惊愕不已——即使是一颗极易破碎的心也
本书荣获2006年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 该书以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温情童话故事。 |
|
教学目标: 1.了解伊索寓言故事是古希腊一个奴隶名为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本书也是这样的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了解并掌握本书的大概内容。 4.了解爱德华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5.爱德华的情感发生变化,最后体悟到爱是什么。 |
|
教学重难点: 5. 6. |
|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多媒体课件 |
|
教学流程: 一、看图猜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请你们知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 狐狸和公山羊 乌鸦喝水 龟兔赛跑 师总结:这些都是“伊索寓言故事”,是古希腊一个名为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 2. 这些分别是什么,这些呀?是许多80后90后儿时所拥有的玩具和回忆。我相信许多人都拥有自己的玩具和童年的回忆。爱德华就被许多人拥有过。 这本书是同学们都读过的,读一本书之前要干什么?对,从书的封面了解信息,你们了解到什么信息。预设:(插图、作者、出版社、内容简介、获奖情况、网友酷评、价格)。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爱德华 请同学一起读课题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板书) 活动一: 1.了解爱德华 本书告诉我们爱德华长得怎么样?翻开书本第二页 全身都是瓷做的,只有耳朵和尾巴是真的兔毛,身体的每个环节都是用金属丝连接起来的。 这是一只性格怎么样的兔子? 自命不凡的兔子,懂得爱吗? 不懂得爱(板书) 这样的一只兔子经历了怎么样的奇妙之旅 请同学们自由读 1.全班同学读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 2.完成预习单一 1、来的这个人是谁?最后爱德华去了哪里呢? 2.既然是旅行,那么爱德华都去了哪些地方?并按顺序排列一下这些地点且写出来。 活动二: 读片段、思考问题,完成学习单二 被爱(板书)懂得爱(板书) 拓展延伸:我是小诗人,生一起读一读。 |
|
教学反思: 对于阅读分享会,我是陌生的,第一次上。上了这一课,感觉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 本书是一篇较长的童话故事,对于一本书,要讲是有很多的点的,本节课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学习,先大概概括一下主要内容,接着找找都有哪些人物,并说说喜欢哪些人物,然后想想与那些人物在一起经历了什么事,爱德华的情感又发生什么变化,最后体悟到爱是什么。 爱德华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体会不深,或者有体会表达不出来。面对学生这一情况,我刚开始有点着急,只怕学生不知道,自己拼命地讲,后来我想其实学生能讲多少都没关系,我们上阅读课主要是让学生分享体会,于是我慢慢地静下心来,让学生细细地体会,学生也根据我的节奏慢下来,终于能体会到一点了。我突然发现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老师可以点拨,但绝对代替不了孩子静心思考。让课堂慢下来,让孩子们静下来,是老师应该做的功课 总之,这节课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阅读分享会有更新的认识。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