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活动-----开课《狐狸分奶酪》

项目名称 |
磨课,集体备课 《狐狸分奶酪》 |
项目负责人 |
潘小敏 |
|
活动时间 |
12月27日 |
活动地点 |
二年(2)班教室 |
|
活动主题 |
识字写字教学研讨 |
主讲人 |
潘小敏 |
|
参加对象 |
全校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
教学活动及进程 |
板块一:读歇后语,导入课题 一、读有关“狐狸”的歇后语 二、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和“狐狸”有关——狐狸分奶酪。
读准:“奶酪” 相机学习“奶酪”: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营养价值很高。
补充那个写好课题:“奶”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厘清起因、经过、结果 自由朗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学习词语 1.读准: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去拼音读 2.字形特点:怎么记忆? 3.理解,提出疑问 二、认识主要人物 问1:说说这个故事里有谁?——熊哥哥、熊弟弟、狐狸 1.用文中的一个词代替“熊哥哥”和“熊弟弟”——小哥儿俩 2.比较“俩”和“两”:读音不同,意思相近(它们都是有两个的意思;但是“俩”通常指关系亲密的两个人) 3.拓展 三、感知大意 选用黑板上的词语或词组,讲一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熊哥哥和熊弟弟捡到一块奶酪,不会分。狐狸来帮小哥儿俩分奶酪。结果,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 四、了解故事的起因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习生字:文中两个带提手旁的生字“捡”、“拌” 师:小哥儿俩用手来——捡奶酪,高兴极了。 原来“拌起嘴来”就是发生口角,争吵起来了。 2.指导读好长句子: 句1: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句2: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指名读好长句子。 3.齐读:原来捡到奶酪多高兴呐,却又因为分奶酪拌起嘴来,多不开心呀。让我们带着心情的变化,一起读一读吧。 板块三: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一、找分奶酪的句子。 1.自主学习: 一边默读课文第五至第九自然段,一边用“——”划出狐狸分奶酪的句子。 提示:先找一找狐狸分奶酪的一些动作,再划出带有这些动作的句子。 Ppt出示: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2.生校对划出的句子,修改一下。 二、说一说“分的过程” 1.抓动词,感受狐狸故意分地不匀 2.引导说一说“分的过程”。 出示句式:狐狸笑了笑,先把奶酪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最后把奶酪_______________。 3.同桌互学互帮: 4.指名说一说。 小结:当讲述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时,只要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就能讲清楚了。 三、结合课堂作业本,进一步体会 1.自主完成《课堂作业本》第四题 2.同桌校对,如有不同,判断一下怎样是正确的顺序。 3.一起校对。 板块四:明白道理 Ppt出示: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1.男生读小熊的话,女生读狐狸的话,老师读旁白。我们配合着读一读。 2.师:孩子们,狐狸说自己分得可公平啦,你们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为什么? 板块五:回顾全文,学写生字 1.老师把这个长长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小儿歌,自己念一念吧。 2.指名读。 3.师示范,生有节奏的齐读。 4.学写“咬”。 生自主练写生字“奶、咬” 根据评价标准,展评。 再次练写。
结语:在狐狸分奶酪的过程中,小熊哥俩还会有什么意见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
|||
活动反思与建议 |
1.教学课文时注重方法的指导。 2.识字教学方式多样 |
|||
过程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