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专题讲座记录表

(2017-01-11 15:48:03)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萧江四小                

项目名称

专题讲座

项目负责人

王秀黄

活动时间

20161214日下午

活动地点

队室

活动主题

《让数学课堂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走向精彩》

主 讲人

袁德厚

参加对象

全校数学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下午第袁德厚老师老师在队室进行专题讲座,全校数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参与听课并做好记录。数学组专题讲座记录表


让数学课堂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走向精彩

浙江省平阳县萧江镇第四小学   袁德厚

摘要】 新课程数学课堂呼唤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平等对话需要唤醒师生平等意识、需要老师蹲下来倾听学生见解、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互动、需要老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在师生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平等对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相互的。在课堂中,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灵感,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师生双方“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在平等中进行对话。平等对话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唤醒师生平等意识

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促发生成和建构。可见,对话的前提必须是“平等”。如果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师生都是有自己独立人格尊严和独特人生价值的人,应相互尊重。在知识面前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是相等,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教师也要善于从“教”中“学”。 教师应尊重学生,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平视,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多方异想,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善意发难。课堂教学中,多留一点商榷和发挥的空间。在一次方张松老师的讲座上听到这么一个故事:一节《测量》一课中,教师提出了一个实践要求:小组合作在教室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测量,并记录下来。这时一个男生很腼腆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测量你的腰围行吗?”下面的学生马上波动起来,窃窃私语:“他怎么那么没礼貌呀”“他怎么能这样呢”、“还不快坐下……”这时其他的学生都着急了。而这位女老师也颇有些尴尬,因为她自己刚生完孩子,体重100多斤,腰围粗的——但她转念一想,这没什么大不了,还是满足学生的要求爸,于是她提出让小组派几个代表上来量,比一比,哪个小组量的最精确。这时每个学生测量的特别的细心认真。第二天课前,那个小男孩很开心的跑到老师身边:“老师,妈妈说您这样的腰围稍显胖了,我还带来妈妈的减肥秘方呢”。孩子多天真呀,我们又怎么忍心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呢。正因为这位女教师有了这种师生平等的意识,才创造出了这堂课的精彩。

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不是说对教师“言听计从”,而是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倾自己所能学好知识。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文化,形成平等对话的局面。

二、蹲下倾听学生见解

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总之,我们要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见解,那也是孩子闪光的一面。即使是学生回答错误或解答错误,我们都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或是不理睬,而是要耐心地听学生讲他的想法,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例如:用点头、微笑等来表示理解和赞同,用礼貌性的短语或轻度的摇头表示尚未听懂,进而引导学生将意见表达完整清楚,切勿一心两用,似听非听,心不在焉(关注下一个环节该怎么上)。否则课堂中出现的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就难以捕捉。

记得一次我在教学应用题时,书上有这么一题:某工厂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120个,6天完成,后来改进技术,只用了5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加工多少个零件?指名板演,学生都列式为:120×6÷5-120﹦24(个)而一个学生却列为:120÷5﹦24(个)这时全班同学都喊起来,表示不同意这样的做法。我下意识当中也觉得这样的做法是错的,刚想打上“×”但是转念一想,不妨先听听学生是怎么想的,“因为6-5=1(天),实际上比原计划少工作了一天,也就是要把六天完成的工作量放在五天内完成,那么就是把第六天要完成的工作量平摊给前五天完成。就是把120个零件平均分给5天,每天就是多做了24个零件……”听了学生娓娓道来的理由,我不禁为他感到惊叹,庆幸自己选择了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而没有扼杀学生闪现出来的思维的火花。往往课堂中的“精彩”不是预先设计的,而是教师珍惜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抓彩创造出来的。我们的课堂常常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我想,只有这样的倾听才是真正的倾听。

三、和学生一起交流互动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话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真理。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象苏格拉底一样走下神坛,成为学生的辅导者、援助者、服务者。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课堂的组成部分,共同构筑学习的平台。   

课堂中,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体现,实现人的价值。

斯苗儿老师曾从课堂教学用语的角度阐述了师生平等关系的这一观点。这里采撷斯苗儿老师所提到的课堂中的教师的几句常用语:“你已经知道了有关××的哪些知识?”“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他的方法行吗?请大家试一试。”“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这些语言无不映射出学生的为主体的意识。

在此笔者又遭遇了另一个令人遗憾的例子:一位老师在上一堂“对称”的公开课,当让学生举例身边中对称的物体。一个小男孩很羞涩地站起来说:“人的屁股是对称的,妈妈的乳房是对称的。”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反而气的老师面红耳赤,当着那么多的老师面又不好批评,就面有愠色的对那孩子说:“这是上课,不许乱说!坐下!”可天真的孩子觉得自己没说错呀,但碍于老师的权威,只好灰溜溜的坐下了。后来这个孩子这一节课中一直趴在桌上再也没举手发言过。你瞧,创造的萌芽就在这赤裸裸的“独裁”中被扼杀了,个性的发展就在这蛮不讲理的教育中夭折了。

从以上正反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师生的平等对话,我们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哪怕是一句课堂用语,或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我们都要谨慎。即使学生提出一些怪异的问题,也不应该训斥,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共同提高,最后形成共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更要从心灵上走下来。

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唯一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数学课堂变成是与学生平等交往互动的场所。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把教学活动预设成以下几个层次:首先,用七巧板进行有趣的图形拼搭,讨论: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接着,出示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说如何求长方形面积,由此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再用方格图验证,讨论:为什么长方形数方格的结果和邻边相乘一样,而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另一种更规则的图形,使之能求出面积,讨论: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最后,讨论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联系,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要想有高效的、意义深刻的对话,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对话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预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对话“框架”,如上述设计把对话的话题设计成几个相互联系的“分话题”,而“分话题”又与知识形成的逻辑过程密切结合,有了这样合理的对话“框架”,师生的对话才会有的放矢。数学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参与学生的讨论、实践操作等,和学生一起经历、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你和他是平等的。因为教学过程本来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只有主动的参与课堂,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学生的身心潜能才能被引出,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学生的创新火苗在碰撞中被点燃,才能出现师生能动的交流氛围。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们师生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页,而对话教学则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更为真诚。所以,在对话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相信,平等对话将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倾心追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庄丽娟.对话——数学课堂的倾心追求[J].小学教学参考,2007,11.

[3] 朱宇、徐永华.例谈数学课堂上的师生平等对话[J].小学教学参考,2008,2.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相互的。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