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组《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展示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三年级组展示课 |
项目负责人 |
胡婷婷 |
||
活动时间 |
2016.11.03 |
活动地点 |
三(4)教室 |
||
活动主题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主 讲人 |
曾伦 杨丽仙 |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教学目标 1.疏通难读词句,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 2.运用批注法,品词体会画的特点。 3.发现并学习详略结合的介绍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批注法,品词体会画的特点。 发现并学习详略结合的介绍方法,并加以运用。 一、 导入:
二、 活动一: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文章,把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次,同时标出段落。 2. 出示难读词语:
汴梁
撑船的船工 作坊 一乘轿子
溜达 三、 活动二:批注法,品词体会画的特点 过渡语:扫清了词语的障碍,接下来我们可以细细欣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了,这幅《清明上河图》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呢?滕明道有没有写出这些特点?老师在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现在介绍给大家。 出示句子: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5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划出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这幅画比一般的画大多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也拿起笔,找找这幅画给你留下的印象,划出相关的句子,在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寻找并反馈 (预设:历史久远、人物多、街市热闹、画面清晰、画面传神) 四、 活动三:发现详略写法特点 过渡语:看来《清明上河图》真不愧是名扬中外的画啊!画上人物众多,各有特色,要是让我介绍,那讲到明天早上也讲不完啊,看来滕明道介绍这幅画的时候肯定是有秘诀的,我们来看看第二段和第四段,你能发现这个秘诀吗? 1、 出示语段比较。 2、 学生整体印象:一个简单,一个详细。(板书:简单罗列,详细描写) 3、 小结:第二段中出现了有……有……的句式,是简单的罗列,我们称它为略写。 4、 同样发现第三段也是略写。 5、 第四段写得比较详细,它详细在哪呢?它比第二段多了什么? (预设:动词,表现情景氛围的词)板书:动作、气氛 6、指名读,读出紧张气氛,学生齐读。 3、总结方法:看来我不需要一个个详细介绍,总体上可以蜻蜓点水般简单介绍,再抓住一个最有意思的详细地介绍,这样一来既让人知道内容丰富,又让人觉得很有趣。 五、 活动四:写法运用 过渡语:今天,我们欣赏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还知道了作者简单罗列和详细描写相结合的介绍方法,接下来我们要把这种方法用一用,把它变成自己的本领。 1、 出示画面:操场锻炼图。 2、 学生运用详略结合的方法介绍画面。
出示框架:叮铃铃,我们最期待的大课间活动开始了。瞧,
最有意思的是
板书: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物众多
街市热闹 画面清晰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习单) 小练笔
叮铃铃,我们最期待的大课间活动开始了。瞧,
最有意思的是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经过大家的修改,在展示的时候加入一些自主学习的元素,效果更好了 |
||||
过程确认 |
|
||||
|
|
|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