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记 |
分类: 法意游赏记 |
我们在巴黎和威尼斯游玩时,经常会听到“文艺复兴”这个名词,同行的人就会问:什么是文艺复兴?简单的理解就是“复兴古代的文化艺术”。欧洲古代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发扬光大则在古罗马,所以欧洲大陆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黑暗后,恢复和振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成了当时有识之士和文艺工作者的迫切需求,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文艺复兴运动就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兴起。
佛罗伦萨阿尔诺河上的维琪奥桥和瓦萨里走廊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会发端于佛罗伦萨?对于这个问题,书本上有好几种解释方式和理由。但我个人认为,佛罗伦萨经济的崛起和兴旺,使她成为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起地,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佛罗伦萨经济增长点的核心是她的银行金融业,而货币兑换则是当时银行企业最初的利润项目。中世纪的罗马是天主教皇的所在地,各地的教徒来罗马朝拜,都必须经过佛罗伦萨。在进入罗马之前,朝圣者们要准备好一定数量的本地货币,于是他们就会在佛罗伦萨的各家银行兑换现金,这就带动了银行业的发展。到了15世纪初,美第奇家庭发展成了佛罗伦萨最大的金融寡头,从而左右着佛罗伦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个家族就成了佛罗伦萨最大的名门望族,也是当地文化事业兴起的最重要推动者和经济支持者。所以,要讲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先介绍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想要对绚烂的文艺复兴运动有所感受,就必须去佛罗伦萨看看。而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的主要景点都与美第奇家族有关。要想看懂这些名胜古迹,就必须对这个家族有所了解。
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我们是坐火车从威尼斯去佛罗伦萨的,意大利的这种短途列车,比起我国的高铁要慢些,与我们动车的速度基本一致。我们从佛罗伦萨火车站出来,就看到了临街的一批老式建筑,顿时就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这个名城在那个年代是何等的繁华。我们在车站附近找了家中餐馆,午饭后准备打车去酒店,可在手机地图上一查,如果坐车要行驶2.6公里,而步行只有800米的路程。这就让我们直观的意识到这座古城并不大,只是为了保护古迹,车辆只能行驶在外围,在城里玩主要还是靠走。我们在手机导航的引领下,穿过这座古城的大街小巷,向着我们订住的酒店走去。从年代上看,佛罗伦萨这座城与我国明清时期的古城相近,但从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上看,又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佛罗伦萨是一座保存相当完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城,在如何原汁原味的保留古城风貌方面,我们的一些名镇在这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从而使我们的一些古城失去了“古”味。从建筑样式上来看,佛罗伦萨城以石头建筑为主,一般楼房都能达到三至四层的高度。这也反映出当时这个名城,在建筑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建筑风格上以罗马式为主,再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和装饰,使整个古城透着较浓的文化气息。如今在这些古建筑下,又开了许多奢侈品店,而著名的古驰、菲拉格慕等一些知名品牌也诞生在这里,有的还建立自己的品牌博物馆。从这些豪华的店铺和涌动的人群,可以看出其经济的繁荣。
菲拉格慕博物馆及总店所在地
在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历程中,应该说,美第奇家族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这个家庭不仅产生过三个教皇,二位法兰西王后,而且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起,这个家族就是这个城市的实际统治者,并有5人担任过托斯卡纳大公,还许多家族成员进入了欧洲各皇室家庭,可见其辉煌。椐传,这个家族的祖先是一个叫阿维拉多的骑士。他在佛罗伦萨附近旅行时,向一个祸害四方的巨人发起挑战,当巨人挥舞狼牙棒前端的铁球砸向他的盾牌时,骑士阿维拉多则很巧妙的躲过了这一击。经过殊死搏斗,最终战胜了巨人,铲除了当地的一大祸害。他的壮举给杳理曼大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下令将阿维拉多打凹的盾牌作为个人永久的勋章。之后美第奇家族将这块盾牌勋章定为家族的族徽,凹痕盾牌上的若干个球形,代表砸向盾牌的那些铁球。但也有一种说法,这个家族最初是开药店的,盾牌上的圆球代表药丸,我认为这只能算戏说,毫无依据。还有人认为,这个族徽源于挂在店外描述钱币兑换的标识,这些圆球代表着钱币。这个听起来还有点道理,因为这个家族最初的生意就是钱币兑换。
家族建筑外的美第奇族徽
打败巨人的阿维拉多骑士最后在佛罗伦萨附近的莫杰洛山谷驻扎下来,并孕育了多才多能的美第奇家族。13世纪初,这个家族离开了柯梵洛村来到了佛罗伦萨,并把家安在了圣洛伦佐附近。早在4世纪时,圣洛伦佐教堂就已经被圣化了,美第奇家族来到这里后,就把圣洛伦佐定为家族的保护神,而家族中的一些杰出的孩子也都以洛伦佐命名。后来圣洛伦佐大教堂也就成他们家族的教堂,并还在边上还修建了美第奇家族礼拜堂。科西莫·乔凡尼·美第奇是这个家族第一位在佛罗伦萨最有权势和影响的人物。他在年轻时,就在银行业务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父亲退休后,他就全面负责起家族银行的工作,并争取到了教皇的财政业务,成了天主教会最重要的代理银行。他还在佛罗伦萨政坛重要的派系中担任领袖,创立了僭主政治体系,并成了这个城市的无冕之王,他死后被追封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国父”。科西莫在全面掌管家族产业后,就觉得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宫殿,于是他聘请当时最顶尖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为筹建中的美第奇宫设计建筑图。布鲁内莱斯基接到这个项目后,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设计出了极富野心,又非常华丽的宫殿建设方案。当科西莫看到这个设计稿后,却出乎意料的表现出极大的犹豫。最后他却选择了一名年轻建筑师的设计方案,他觉得这个设计样式更谦逊和庄严。科西莫的这个决定让伟大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非常俱伤,若干年后,科西莫也为自己的这个决策感到后悔。
科西莫组织建造的美第奇宫
这种挫折在布鲁内莱斯基职业生涯中已不是第一次了,最著名的要算圣母百花大教堂洗礼堂大门设计方案的竞标。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标志性建筑,又被称为花之圣母教堂,在世界五大教堂中排名第四,它也是欧洲最漂亮的天主教堂。在中世纪后期,佛罗伦萨的经济开始崛起,那些大财主们为了集体炫富,就策划了要修建一座无与伦比的豪华大教堂,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骄傲感。整个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三个部分组成。钟塔是由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建筑师、艺术家和画家乔托主持设计建造的,因此也被称为乔托钟楼。西方艺术史专家一般都把乔托及他的作品,作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分水岭的标志。乔托不仅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也是一位划时代的画家和艺术家。钟塔在建完楼基和一层后,他就去世了,最后由他的弟子继续完成这个项目的建设。
大教堂和钟塔对面的圣乔万尼洗礼堂
在钟塔和大教堂的对面是圣乔万尼洗礼堂,而这个洗礼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青铜大门,又被称为“天堂之门”。这个青铜大门的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的,当时几乎整个意大利的顶级工匠都在争取这个项目。前面说到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也参加了这个项目的竞标,当时他还是个小有名气的珠宝制作匠。由于他从小喜爱绘画,并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应用到了珠宝制作中,很快成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过关斩将,最后他与另一位雕塑家吉贝尔蒂杀入决赛。说实话,从现在能看到一些设计样稿,对他们俩的作品我们很难分出伯仲。最终评委们还是选择了吉贝尔蒂的设计方案,给出的理由是吉贝尔蒂设计的那个青铜大门做起来要便宜些。这个结论听起来有点可笑,难道佛罗伦萨的那些大财主们还差这点小钱?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布鲁内莱斯基一气之下,离开了佛罗伦萨这个伤心之地,去了罗马改行学建筑。从此,这个世界少了一个优秀的珠宝匠,却多了一个顶级建筑师。
被称为“天堂之门”的洗礼堂青铜大门
布鲁内莱斯基在罗马逗留和学习期间,重点学习了古罗马拱券和圆顶的建造方法。当他再一次回到佛罗伦萨时,正好遇到圣母百花大教堂八角形歌坛加盖屋顶的招标项目。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始建于1295年,设计者为阿尔诺沃·卡米比奥。大教堂主体建筑的平面呈十字形,东面是一个八角形的歌坛。当时为体现大教堂的宏伟,设计者把这个八角形歌坛建的非常大,外形也非常壮观。可当大教堂的主体建筑完工后,却发现这个歌坛的屋顶封不起来。因为这个顶实在太大,墙体也非常的高,在当时的建筑技术条件下,想要在八角形的上方加盖屋顶,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样在之后的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大教堂八角形歌坛顶部就一直敞开着,没有屋顶。这听起来有点搞笑,看起来也有点怪怪的,这也给发展中的佛罗伦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圣母百花大教堂八角形歌坛上的大圆顶
当科西莫成了这个城市的僭主后,便拿出巨资,重新启动了八角形歌坛顶盖的建造项目。在重金之下,吸引了一大批世界各地杰出的建筑师,纷纷参与这个工程的投标,布鲁内莱斯基也就成了其中的一个竞标者。据说,当评委们要布鲁内莱斯基拿出建造方案时,他却拒绝了。并在评委面前拿出了一个鸡蛋,问在场的人,如果谁能把鸡蛋竖立在大理石板上,他就退出这个项目的竞标,可所有的人都不能把鸡蛋成功的竖起来。最后,布鲁内莱斯基拿起鸡蛋轻轻地在大理石上磕破了一个点,成功的将鸡蛋立了起来。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很熟悉,后来又被安到了哥伦布等名人的身上,但这个段子的确能表现出一个人突破式想象力和创新力。可当时布鲁内莱斯基的这个举动却迎来了哄堂大笑,可他很严肃的对评委说:如果你们看了我的建造模型,也就会说,谁不会建造这样的圆顶呀!但他最终还是得到了这个委托项目,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这个圆顶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他将施工现场完全封闭起来,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建的。之后也没留下任何建造纪录,建造这个圆顶的方式至今还是个迷。这个圆顶从远处看,并不觉得很壮观,但当你走近时,就能从它的宏伟和高度就会感到非常震撼。
大圆顶的设计者布鲁内莱斯基
圣母百花大教堂与其它哥特式教堂不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带有大圆顶的教堂。这个圆顶不仅很大,而且还是双层的,顶部则有个观景台。游客可以登顶观赏佛罗伦萨全景,但需要爬460多个台阶。由于我们的体力有限,也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运动项目。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南侧的路对面,还有一座布鲁内莱斯基的雕像,他拿着圆规,永远仰望着自己毕生的杰作——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后来,米开朗基罗在设计建造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时,也搞了一个大圆顶,最后则自叹不如说:“我可以建得比它大,却永远不可能比它美。”这个圆顶内的穹顶壁画是由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绘制的,他曾对着这个穹顶也感叹说:“这个圆顶与四郊的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都会嫉妒,一次次用雷电轰击它,可它却仍然屹立无恙。”后来也有人戏说:上帝给布鲁内莱斯基关上了一扇门(洗礼堂的天堂之门),却给他修了一个顶(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也许世道就是这样,是金子永远会有发光的地方。圣母百花大教堂的这个圆顶,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技术和施工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首创性。因此它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建筑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作。科西莫望着这个圆满完工的大圆顶,不仅开心的笑了,而且也使他意识到,像圣母百花大教堂这样的“艺术品”将会永远屹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从而也坚定了美第奇家庭对文化艺术的赞助与支持。
瓦萨里绘制的圆穹顶壁画
在美第奇家族中,对文艺复兴运动支持最大的要数洛伦佐·德·美第奇,因此他也被同时代的佛罗伦萨人称为“伟大的洛伦佐”。他的祖父就是那位“国父”科西莫,他的父亲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痛风,也被称为“痛风者皮耶罗”。洛伦佐20岁那年父亲得病去世,他便继承了家业,成了家族和这个城市的实际领导者。洛伦佐从年轻时,就酷爱文学艺术,而他本人也算个初级艺术家。他能用当地的托斯卡方言写一些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鲜明的抒情诗。而对他成长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母亲柳克丽兹,另外他生活的那个美第奇宫对他艺术素养的形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第奇宫在他出身前五年,他的祖父科西莫就带着他的子女和家人搬了进去。在这之前,他们家住在巴迪宫,这个宫的大门是对家族的全部成员敞开的。美第奇宫建成后,只有他们一家搬了过去。因此住在这个新宫殿里,会有一种浓厚的家庭感觉,也有了属于小洛伦佐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与他母亲和弟弟等也在这个环境中建立了家庭式的亲密关系。洛伦佐的母亲不仅有着极深的艺术修养,还是位颇有才华的业余诗人。在这种居住环境和母亲的影响下,使他对艺术的热爱,表现的更为充分。
维琪奥宫又称佛罗伦萨旧宫
由于洛伦佐及其家族对艺术的热心赞助,从而使美第奇宫成了艺术家们的聚集中心,也推进了15世纪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其中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等一大批艺术家,经常出入于美第奇宫,并在佛罗伦萨度过了他们最关键的艺术成长期。有的史学家认为,洛伦佐去世后,佛罗伦萨艺术黄金时代就基本结束,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开始移向罗马。至于这个家族虽然继续维持着这个城市的统治地位,但最终还是没有跳出黄炎培先生所讲的“历史周期率”的规律。关于这个“历史周期率”是抗战胜利前夜,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时,在与毛泽东主席的交谈中,提出的这个命题。毛泽东则用孟子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来评说这个“周期率”。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创造基业的恩泽,经过几代人的消耗,就会用完殆尽。在这一点上,美第奇家族的兴衰,与我国的历代封建王朝,还有几分相似。这个家族最后一位嫡系统治者叫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他是个荒淫无耻的暴君。他为了防止下层市民的暴动,没收了他们的所有武器,甚至包括悬挂在教堂上的一些摆设刀剑。他为了自身的安全,发现权宜之计就是不能再住美第奇宫了。于是他搬到了极其封闭的德拉西尼奥列宫,也就是现在所称的维琪奥宫,亦称佛罗伦萨旧宫。
维琪奥宫对面是著名的佣兵凉廊
维琪奥宫位于市中心领主广场的东南角,是一座建于13世纪的碉堡式建筑,边上还有一个高高的钟楼,如今这里是佛罗伦萨市的市政厅。有许多国际性会议和欧盟的一些重要会议,都会在这里举行。其中的一些会议厅和办公厅,已改建成博物馆,目前这幢建筑已成了该市的重要地标之一。在这座碉堡楼的大门两侧,立有二件著名雕塑,右边是大力神海格力斯塑像,左边则是举世闻名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不过这里摆放的“大卫像”是复制品,原件已收藏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陈列馆。在维琪奥宫对面就是著名的佣兵凉廊,它是领主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那活泼的建筑风格与古板威严的维琪奥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凉廊中还陈放着一些杰出的雕塑作品,因此也被称为文艺复兴艺术的露天美术馆,其中珀耳修斯青铜像雕塑最为有名。珀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父亲是天神宙斯,母亲则是人间的一位公主,所以他是一个半神人。他是他母亲未婚所生的孩子,他外公觉得他母亲败坏了家风,狠心将他母子扔到了海上。他们在海神波塞冬的帮助下,漂到了一个小岛上,可岛上的国王想占有他母亲。珀耳修斯为保护母亲,只得答应国王的要求,去割下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西方有许多艺术名作都以这个神话故事为主题,意大利雕塑家切利尼为了更好表现出这个神话,他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尤其在翻制青铜像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经历了多次失败,最后还是奇迹般的完成了这件作品。
雕塑家切利尼的珀耳修斯青铜雕像
这个佣兵凉廊则是科西莫一世统治时期德国雇佣军的驻扎地,后改建成台阶,并加盖了屋顶,成了领主广场上观礼台,但仍取名为“佣兵凉廊”。说到这个科西莫一世,他是在暴君亚历山德罗遇刺身亡后,继承家族爵位的,成了佛罗伦萨公爵,也是第一代托斯卡纳大公。但他不是美第奇家族的嫡系,他的曾祖父与“国父”的儿子皮耶罗的堂兄弟,他母亲则是“伟大的洛伦佐”的外孙女。当亚历山德罗去世后,没有留下直接继承人时,他就成了血统上最有资格的继承人。科西莫一世成婚继位后,便把家搬到了阿尔诺河南岸的皮蒂宫,而他的办公地点则北岸的乌菲齐宫,那里也是佛罗伦萨的政治中心。
皮蒂宫和维琪奥宫之间的瓦萨里走廊
科西莫一世每天上下班都要穿过有许多商铺,并且人员非常嘈杂的维琪奥桥。他为了避免政敌们的暗杀,保护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安全,便在皮蒂宫和维琪奥宫之间修建了一条封闭的走廊。这条走廊也是由画家、建筑家、美术史学家和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乔尔乔·瓦萨里设计建造的,因此也被称为了瓦萨里走廊。对于这条走廊,不细心观看,可能察觉不到,但它却把佛罗伦萨两个最重要的美术馆连接了起来。这两个馆收藏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下一个篇章,我就带着大家走进乌菲齐美术馆和皮帝宫(帕拉蒂娜美术馆),去欣赏那些艺术精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漫步在充满商业气息的维琪奥桥上
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亦称领主广场)中的海神喷泉
佣兵凉廊中詹波隆那的雕塑《强掳萨宾妇女》
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罗克洛斯的身体》
维琪奥桥上的雕像为卓越的美术理论家、雕塑家、珠宝工艺师切利尼
文艺复兴第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画作《圣母与两个天使》
吉贝尔蒂《天堂之门》十幅浮雕中的以扫和雅各布
乌菲齐美术馆廊柱上的“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塑像
文艺复兴时期早期艺术家多纳泰罗创作的《圣乔治》壁龛雕塑
圣弥额尔教堂外围的壁龛上14个雕塑由多位艺术家创作《圣马可》是多纳泰罗的作品
韦罗基奥的《基督与圣托马斯》等3个铜像由最富裕的行会捐建
雕塑家班科的《四圣徒》等壁龛雕像由各界人士和专业行业捐建
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美术馆米开朗基罗的《奴隶》和《大卫》原作
布鲁内莱斯基的早期建筑佛罗伦萨育婴堂门口为猴子吐水雕像
圣母领报广场中的费迪南多一世骑马像
圣菲伦索广场上巴洛克风格的圣玛利亚教堂
佛罗伦萨圣马可广场上的主建筑为圣马可教堂现成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