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the airport》教学反思
(2012-06-14 08:35:41)
标签:
杂谈 |
《At the airport》教学反思
通过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学生和本课教材的分析,我在《Unit7:At the airport》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注意突出了以下两点: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评价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竞争得小贴画来装饰本组成长树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在复习单词这个过程后,紧接着让学生做听力练习。以往的每次考试中,我校学生的听力成绩不够理想,今年我们又要参加全区的统测,因此,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我更注重了对学生答题方法的训练。
2、大“任务”为主,小“活动”为辅。
任务型教学作为教法中重要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因此,我还设计了一些其他活动辅助教学。拼读单词活动就是一例。教师没有使用直接出示单词卡,全班认读的老方法复习单词,而是七个学生一组,将根据教师的提示,结合我们每天中午的“单词每日记”活动,进行竞猜游戏。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们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把学生间的水平差异作为一种有利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真正实现了小组活动的交际功能。
此外,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 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还不够深入:在学生回答完听力练习的答案后,我只是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了评定,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询问一下学生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答案,在做题时是怎么考虑的。因为我们不能仅是盯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学生答题的思维逻辑。
2) 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讲课的过程中,因为总怕学生会出错,所以我认为自己指导性语言可能多了一些,应该更大胆的去放开学生,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3)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在英语语言方面的水平,以更浓烈的英语气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时时刻刻体会到身边的英语氛围,自己更主动、更大胆的去张口说出英语,运用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