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产品市场失灵对策及经济学解释

(2012-03-08 10:04:39)
标签:

经济理论

育儿

农产品市场失灵对策及经济学解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艾远高
摘要: 本文从我国农产品市场失灵的现状分析入手,对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补贴政策进行经济学解释,并分析政策的效果以及制约我国补贴政策的短期和长期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解决农产品市场失灵的方案。
关键词:农产品 市场失灵补贴经济学解释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失灵的现状:
 所谓的市场失灵就是指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市畅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理论,某市场如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一个方面的性质,就可以判定该市场为失灵的市场:
(1) 存在外部性;(2)涉及存在外部性;(3)涉及到公共物品
(4)市场缺乏;(5)市场信息受到限制。
显然,(1)我国的农产品是基本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存在着正的外部性;(2)农产品涉及到的“三农问题”,农业耕种以及粮食的战略地位都有外部性;(3)农产品所需的以及涉及到的农业及基础设施都是基本的公共物品;(4)我国农业目前的发展特别是农产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涉及到的农产品生产还不够深入,市场很不完善;(5)在农产品的科技信息,产品需求,以及消费市场发展方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基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充分的说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是是失灵的。
农产品市场的失灵直接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进步迟缓,农业生产力水平进步缓慢,加之我国长期存在的工农业“剪刀差”状况没有得到有力的扭转,工业长期剥夺这农业生产的成果,以及我国特有的农业历史文化,种植方式,再加上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不具有竞争力。这也是“三农问题”中解决农民增收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我国解决农产品市场失灵的对策
(一)经济学理论方法
 依据斯蒂格利茨的经济理论,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 政府直接采取行动:(1)政府对商品或服务直接进行生产;
(2)政府对商品或服务直接进行购买.
2.政府对私人部门提供激励: (1)给予直接补贴;
(2)给予税收补贴。
3.政府强令私人部门行动:通过颁布政策或法律约束,要求私人部门按法规行动。
4.综合上述方案进行。
(二)我国目前解决农产品市场失灵的方法及经济学解释
自2003年“三农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来,政府部门加大了解决农业问题的力度。摈弃了长期以来的对粮油等方面的间接补贴激励,而是采取了更为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
1.政策激励:对农产品生产采醛两减免三补贴”的方案。就是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下面以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其效果:如下图一所示:策前,农产品的供求均衡在E点,此时对应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Q.在政府实行农产品补贴后,增加了供给,供给曲线左移,农产品的供求均衡在E’点,此时对应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Q’. P’P为政府对农民的补贴价格。(1)农民增加的受益(用面积S1来表示)为:
S1=S OPFQ’-SOP’E’Q’=SPFE’P’ (2)消费者增加的受益(用面积S2来表示)为:
S2=SAP’E’-SAPE=SPEE’P’
显然,在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农民和消费者的受益都得到了增加。但是考虑到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小,即表现为D曲线的斜率很大,最终通过分析可以知道S1=SPFE’P’<SPEE’P’=S2。即最终补贴的大部分由于农产品需求的小弹性而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农民只得到了少部分的补贴。这与农产品补贴政策的出台的初衷是不相符的,这样的政策最终也是没有社会经济效果的。

2.实行价格机制——最低收购价 : 如上图二所示,在实行最低收购价前,农产品的供求均衡点为E点,此后对应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Q。在实行最低收购价格Pmin后,此时由于价格的提高必然导致农产品的供给增加(由Q增加到Q2)。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受益为SPminBCP-SCDE;而消费者的损失为SPminBEP;政府承担的损失为SQ1DFQ2(假设政府按照成本价收购市场供求富余的Q2-Q1,作为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
 在这种补贴的激励下,农民获得了收益而消费者和和政府承担了损失。消费者所承担的损失可以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措施。政府承担的损失可以作为国家战略的一种成本。显然,在现阶段,这种政策是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的趋势的。但是如果考虑到我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取消农业税后地方财政的普遍减少,则这种做法的持续性必然不会太久。

三.制约我国农产品政策实施的因素
鉴于我国农业现阶段发展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上述补贴激励机制的实施,必然受到以下短期和长期因素制约:
(一) 短期制约因素:
1. 农产品价格的上升空间有限,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了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市场趋于稳定和饱和决定了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的有限性。
2. 伴随者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相应大幅提高。削弱了补贴政策的成果。自2003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的上涨高达60%,如此上涨速度必将减小农产品激励的效果。
3. 政策支持的空间狭小,政府使用的政策激励方案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我国政府通知通常使用的激励机制多为行政补贴和间接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时代此类方法收效不大。
4. 政府的各项激励政策的最终实施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的建立和谐化社会的目标逐步推进,将一改以前单纯追求GDP和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将趋于放缓。
(二) 长期制约因素:
1. 历史阶段发展水平。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增长的持续进行,经济转向了买方市场,我国的工业化的发展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现阶段的发展的基本事实是产业自身结构化调整,消费市场由基本生活用品阶段转向产品消费阶段。对于农产品特别是当前的初级农产品需求不高,甚至会逐年下降。
2. 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我国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分到农户的补贴不多,加之人多的分散效应平均到每一个农户的激励效应可想而知。
3. 中国农民的自身素质。农民素质不高决定了农产品效应必然不具竞争力,加上农业长久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农业新技术推广迟缓,最后的农产品综合效益不具竞争力。
4. 国际农产品是市畅国际市场的供求整体上决定了我国的农产品的价格水平。
5. 社会性因素。我国的市场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还未建立,决定了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以及产品商品化缺乏技术系统支撑。
6. 土地功能的错位。建国后到现在,我国推行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的土地制度。这一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土地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险功能,而背离土地的生产功能。土地功能的错位决定了农产品的持续发展和新的产品推广很难具有持久性。

四.可行的对策
 结合农产品市场自身的发展和解决市场失灵的第三种方法—政府强制私人部门采取行动。
(一) 着力培养农产品自身是市场:
1. 制定完善的农产品发展长期规划和市场化政策。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农产品市场的开发。制定国家农产品市场标准,并与国际化的农产品市场标准接轨
2. 培育农民市场化意识,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来制定生产计划。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生产结构,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树立农产品自主品牌。
3.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传播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尝试建立新型,快捷高效,实用的农业信息网,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
4. 加大对农业基础实施的投入,重点是农产品生产开发所必需的公共设施的扶持力度。
5. 政策上加大对乡镇企业特别是涉及到农产品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企业的支持。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产品发展外部环境
1. 从法律上确认农村信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紧制定农村信贷法,为农产品发展和产品升级提供法律和政策保证。
2. 大力开展农村政策性金融。为农户农产品基础投入和技术升级提供农村信贷支持,并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补贴支持。不允许农村政策金融机构出现“惜贷”的现象,如若出现类似情况,从严治理,直至取消其农村政策性金融资格。
3. 鼓励建立新型农业经济组织。政策上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引导成立新型的农村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为农产品的自身发展提供辅助的经济来源。
4. 贯通农产品的产品销售渠道。政府应该加强农民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得农民能够安心生产,免除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