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区域内的电脑市场分布十分密集,商品十分丰富,消费群体广泛,因此徐家汇也成为了上海市民购买电脑、数码产品的地区之一。殖民租界时代,徐家汇位于租界与华界的交界处。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晚明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出生于上海,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墓地所在即今徐家汇光启公园。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汇合处,故得名“徐家汇”。
徐家汇是上海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重镇。交通大学发端于此。徐家汇藏书楼是中国最早最完备的图书馆;依纳爵公学(徐汇中学)是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式中学;同治七年耶稣会士在此创立了自然博物馆;1872年在徐家汇成立“江南科学委员会”。同年创立的徐家汇观象台是中国最古老的气象观测站,号称“远东气象第一台”。四年后,又成立了徐家汇土山湾印刷馆。新中国著名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唱片厂也位于徐家汇。徐家汇的这些建筑和机构书写并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徐家汇藏书楼
建筑年龄:120年
徐家汇藏书楼,曾名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或汇堂石室,是上海最早的宗教图书馆。1847年,耶稣会修院由青浦横塘迁至徐家汇。是时,耶稣会传教士在居住所专辟三建“修士室”收藏宗教图书,提供会士参考阅览之用,自此形成徐家汇藏书楼的雏形。
现存徐家汇藏书楼为南北交错的两幢建筑:北楼,即大书房,建于1897年,建筑年龄:120年,为两层双坡顶,砖木结构,南北立面设多个欧式壁柱尖券硬洋松百叶窗框,两层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内涵,上层为西文书库,布局和藏书排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其下层原为中文书库,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风格;南楼,原耶稣会住院,即神甫楼,竣工后数度改建,于1931年固定为四层坡顶,外廊式建筑。现在藏书楼的主要功能是会展室、阅览室、工作室和书库等。
徐家汇观象台
建筑年龄:117年
徐家汇观象台是一座集气象、天文、地磁等于一体的观象台,曾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中国唯一的百年气候站,是中国近代气象发展历史的见证,其中包括1879年7月31日发布的中国第一个台风警报。在国际气象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作为世界三大测量基准点之一。1873年2月,法国天主教会在徐家汇肇嘉浜西岸兴建天文台,同年8月建成,是中国沿海的第一座观象台。最初的时候,这个天文台只是几间小平房,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于1900年,在徐光启墓的东边建设新楼,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徐家汇天文台。新建的天文台大楼为三层罗马式建筑。外立面为灰色砖墙、圆拱圈窗;平台和室外楼梯采用古典式宝瓶状栏杆。在大楼中央建设有砖木结构的测风塔,顶高40米,安有贝克莱风向风速仪。如今,观象台作为上海气象博物馆,再次为世人展示了关于气象的那一段段历史与故事,在风雨沉浮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徐家汇天主堂
建筑年龄:107年
徐家汇老教堂,于1851年在肇嘉浜西岸建成,是一座希腊式天主教堂。1847年,耶稣会主教罗礼思确定徐家汇为耶稣会在华活动总部,强占大片土地修建教堂。徐家汇老教堂,由西班牙传教士范廷佐设计,罗礼思监督营造,于1851年竣工,正式名为圣•依纳爵,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洋式教堂之一(现已不存)。随着教徒的不断增多。1886年法国耶稣会士开始筹募资金,在旧教堂南侧另建新堂。1904年,英国建筑师道达尔开始设计新堂,1906年正式破土动工,历时四年,于1910年落成,仍奉“圣依纳爵”为主保。新堂规模为东亚之冠,在汇丰银行大楼建成之前被誉为“上海第一建筑”。
徐家汇天主堂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其外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双尖顶砖石结构。圣堂坐西朝东,平面为拉丁十字型,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钟楼连顶高达57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
遗憾的是赶上了修缮。
圣母院由耶稣会传教士薛孔昭发起,于1843年在青浦横塘开始建立。1864年迁至徐家汇附近王家堂。1868年,拯亡会、献堂会等陆续在徐家汇耶稣会住院附近建立修院,总名徐家汇圣母院。现仅存建于1929年的四层欧式小白楼,其余大部分建筑都已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消失殆尽。该楼为白色水泥砂浆墙面,外墙为狭长的木制硬百叶窗户,内层装有彩色花格玻璃,底层地面仍保留当年铺设的花砖,花砖色彩与内部建筑装饰极为协调,内部装饰有浓厚的宗教建筑色彩。虽然经历岁月流逝的陈迹,但这座小楼散发出的异域情致和考究的建筑工艺仍然让人心驰神往。
徐家汇大修道院
建筑年龄:88年
修道院是天主教培养神职人员的教育机构,始建于佘山附近。几经迁徙,1877年才迁定在徐家汇。1913年,江南宗座代牧区主教姚宗李等人计划造一所“真正的修道院”。他们通过一个耶稣会的中国辅理修士买到了天文台和土山湾之间的一大块土地,开始修建大小修道院。大修道院于1929年10月落成。新堂是一幢砖混结构的四层大楼,建筑坐北朝南。新堂和周围几幢教会建筑一并成为当时徐家汇地区的“制高点”。大修道院于1955年停办,房屋现为徐汇区人民政府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