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岳庙(国四)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古迹寻踪 |
福路和碑亭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组回廊。回廊共七十二间,代表东岳大帝掌管下的地狱七十二司。每间门楣上都挂有所敬神司的横匾,两侧柱上贴有楹联,殿内塑像造型生动,形神兼备。以前每司供一神像,后来又增建了四司,因此共有七十六尊神像,不过早已不存。泥塑是1995年重建时由“泥人张”的传人重塑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孟俯的行书《张天师神道碑》(俗称《道教碑》),风格古朴遒劲,为元代书法艺术的珍品。
此外,在东岳庙的大多数殿堂前都还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内容多为对各殿神司职能的诠释。正院各殿堂前的楹联均已恢复,文字由当代知名的书法家书写。
机灵鬼儿:东岳庙东碑林里有一通清顺治年间的《重建东岳庙金灯碑记》碑,碑座两侧各刻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小道童。有块石碑上刻有两个道童,由于雕工精湛,据说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想他们用眼睛看着人笑,被人们称为“机灵鬼儿”。也有传说,因年久通灵,这两个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因到庙门外小摊上佘糖果吃,摊主到处打听,却没人认识这两个小童儿,后在夜里偷偷尾随身后,见二人进了庙门,遂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到庙里来找,发现了碑坐上的两个小家伙。于是,将左童的灯笼用纸糊上,右童的一只脚用线捆住,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打着灯笼的小道童出庙玩耍。




透亮碑:有块顺治七年的石碑,碑头的蟠龙造型镂空六孔,两人站于碑前后可互相看见,被人们称为“透亮碑”或“透龙碑”。
小金豆子:岱宗宝殿西侧走廊上有块方石,原来上面露出闪光的小金点儿,人们称为“小金豆子”,后来被人们顺口说成“小金豆子”。如今这块方石被鉴定因为含铜而显露金色,已经盖上了玻璃罩以保护,并写出介绍说从此石上跨过可来年发财,不少游人跨石祈福。
原来后罩楼文昌殿前立有文昌帝君的一铜特和白瓷马。铜特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俗称铜骡子,高三尺许,鞍背铸康熙戊子年(1708年)制,为京城善士所献。老北京曾流传“东岳庙的铜骡子能治病”,哪里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再摸摸铜骡子相应的部分,病自然就好。玉马已经不存在,铜特移到了白云观的老律堂前。现在御碑亭前又复制了铜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