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东临渤海,南通齐鲁,西接保定,北靠京津。辖14个县市、2个行政区、2个开发区,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万。京杭大运河南自吴桥县第六屯村由山东德州入境,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州市区、沧县、青县七个市县,出青县李又屯村进天津界。全长253公里,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近1/7。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最早开凿于三国时期。建安十一年(206年),曹魏为北征乌桓开凿平虏渠。这段运河上起呼沲(即滹沱河,河口在今青县境内),下入泒水(河口在今天津独流附近)。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沧州境内的运河基础河段由此形成。宋代,沧州段运河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称为南运河。南运河起自山东省德州市四女寺枢纽,由南向北经我省衡水市、沧州市的十一个县(市、区),于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与子牙河汇流后经海河入海。南运河自隋代开凿至明清,始终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400万石漕粮经沧州运至北京。此外,还有大量瓷器、盐、煤等货物靠运河水路运输。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沧州带来了两岸经济的繁荣,更有了大小不等的码头、摆渡。沧州段从南向北有桑园码头、连镇码头、东光码头、泊头码头、沧州码头、兴济码头、青县码头、流河码头等十几处。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运河因水资源枯竭而丧失航运能力。目前南运河仅有输水功能。
元明清沧州码头遗址俗名礓礤子(江岔子)。数百年来,高桅长篙,大小船艘,在这里装仓卸货,北达津沽,南通齐鲁,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岸上茶庄药铺、布店锅市、酒厂粮栈,廛肆栉比,商贾环集,成为沧州城厢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军桥旧址:始建于1937年,原为木桥,名朝日桥。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名军桥。1947年,青沧战役时,为争夺此桥,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沧城解放后,改名解放桥。1975年,改建为双曲单孔拱形钢筋水泥预制大桥。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