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保、博物馆寻访之旅——清华大学近春园遗址,早期建筑(国五)

标签:
旅游 |
分类: 旅游与文化 |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当时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清华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莲桥
孔子雕像
《近春园遗址》石刻碑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原清华大学书法协会会长、北京清美珑琥艺术馆副馆长金德年教授题写。
1979年重修荒岛时发掘出的少量近春园残垣与残存的石窗与门券
清华园大礼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风雨中挺立数十载,上面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
二校门是第二个学校校大门的简称,为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是清华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二校门是为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即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