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塘沽文博游——万人坑纪念碑

(2013-05-29 06:15:30)
标签:

旅游

分类: 天津风物

       在天津的母亲河——海河塘沽段的北岸,有一座墓碑,墓碑下埋葬着成千上万名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被日本侵略者残害致死的中国劳工,墓碑旁那直冲苍天的白色石柱仿佛是劳工们高举的双手,向世人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塘沽“万人坑”遗址。而这座墓碑即是后人所立的塘沽万人坑纪念碑”。

塘沽文博游——万人坑纪念碑
  “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补充国内因大量征兵而造成的严重缺乏的劳动力。不断地在中国抓捕华工,1940年又通过了一项将中国劳工输送到“内地”的所谓“国策”。当时,天津是日军抓捕劳工的中心,从华北各地抓来的劳工有大多都集中到天津,再由天津转运到日本或东北。1943年,日伪在塘沽设立了劳工收容所。塘沽劳工收容所是当时华北最大的劳工收容所之一。它承担着将劳工从这里经海上起运到日本本土的任务。所以它又是华北最大的劳工“转运站”。这个劳工收容所实际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法西斯集中营。
  最初的收容所是设在天津市内海河边德大码头附近,后来由于抓来的劳工不断暴动,为了防止劳工逃跑,才于194467月间迁到新港的卡子门内。这里原是一座仓库,院子长300多米,宽200余米,院内有由6排木板房改成劳工营。日本人在四周修了三层电网,并挖了一道半人深的壕沟。阴森恐怖,戒备森严。这里囚禁着被日本法西斯从各地抓来的中国劳工。
  在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的破坏下,大量农民无家可归。日军通过所谓的“猎兔战”等手段从华北一带大肆抓捕中国平民百姓,然后强行塞进火车拉到塘沽,再用轮船劫往日本国内充当劳工。拉劳工的火车叫“闷罐车”,门窗封闭,不少人经不住途中饥、渴、闷、热的折磨死在火车上。即使是活下来的人进了劳工营也等于进了人间地狱,真是九死一生。
  日军经常以检疫为名,从劳工身上抽血,输给伤兵,还在劳工身上进行细菌试验,对在实验中发病的劳工均被列入“瘟疫”之列,全部被活活烧死。由于日本法西斯的残酷迫害,每天都有大批的劳工病死、渴死、饿死,有的则被打死、烧死,甚至有许多人还活着,就也被当作死人活埋了。到底有多少劳工被迫害,谁也说不清。日积月累死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惨不忍睹的“万人坑”。据统计,从19431945年短短的两年之间,日本军国主义先后从中国掳去劳工共169批,共计38500多人,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天津港劫运到日本本土的。在这些被劫掳到日本的中国劳工中,死亡6830人,受伤6975人,残废4610人。
  塘沽“万人坑”是日本侵略者残害屠杀中国人民的又一铁证。为教育后人永远不忘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1992年塘沽区人民政府在“万人坑”遗址处立碑纪念。纪念碑的寓意是: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坟墓下埋葬着成千上万名劳工的遗体,墓后纯白色大理石立柱似一把利剑直冲苍天,向世人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在华罪行。坟墓两边侧立的石壁表示人体被肢解、国土被宰割;一个用钢铁炼成的圆形物体通过两条铁链空悬在坟墓上方,象征着花环和警钟,它既表示对死难者的悼念,又警示后人,惨痛的历史不容忘记。

塘沽文博游——万人坑纪念碑

塘沽文博游——万人坑纪念碑

塘沽文博游——万人坑纪念碑
   为教育、警示后人。天津市委、市政府于1994年把塘沽万人坑纪念碑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碑文:
    
                                           
万人坑纪念碑记
   
     
《万人坑》日寇虐杀劳工葬尸之地,死者不详姓字,难计其数,乡人统谓之云。
      
海河一水,横连沽口,日寇侵华,当冲道途。惟一九四三年,日寇兵源枯竭,劳力奇缺,国力耗尽,已步末路穷途。为强撑战争,在华大肆捕抓劳工往充服役,由是在塘沽建劳工营,假水路分批羁押东渡。
        
劳工营建卡子门东,北临铁路,南傍海河,界约长三百米,宽二百米。内搭板房六排。掘深壕围之,设哨卡守之,外架层叠电网圈囿,内有悍兵狼狗监巡。风凄日曛,阴森恐怖,不啻人间地狱。劳工入营,身被囚衣,削发标记,食非人食,且只半饱,动辄遭刑,猪狗不如,甚而酷暑断水,有干渴致死者。而死于刑罚饥饿,疾病乃至细菌试验者犹多。无一日不有数人毙命。先是人抬,后用车拉,尸体皆弃于兹。劳工之悲惨,令人悚然侧目,日寇之残忍,罄竹难书。
     
劳工不甘待毙,多有暴动者,然不过血肉对刀枪,几无成功。惟一九四四年,我地下党人刘建民,范自强参与组织暴动获成,逃幸百十四人,死枪下七人。
    
遥思当时,天怒人怨。唯我同胞,任人鱼肉,骨暴荒野,无人以吊;没于蓬草,天阴闻哭;晨霜暮雪,魂归无路;悠悠日月,腷臆谁诉。幸而今天,国立强林,树碑于此,告慰亡灵;镌文悼之,喻教后人。

                                                                                   
天津市塘沽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九二年八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