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2012-09-10 06:00:02)
标签:

旅游

分类: 古迹寻踪

梁氏宗祠,亦称梁家祠堂,是正定县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内燕赵南大街218号,1982年由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梦龙七世而大显,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人称“梁阁老”。其曾孙梁清标与兄梁清宽,堂弟梁清远同列“九卿”时称“三梁”,可以说梁氏家族数代为官,“一堂荣五代”,官位显赫,盛极一时。
  祠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总面积210平方米,是一座单檐,硬山五脊,青瓦盖顶式建筑,正面五间均置六抹方格隔扇门四扇,梁架为七檩前后单步廊。结构简洁明快,为明代晚期遗物。为保存这一古代建筑,1997年至1998年,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对其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梁氏宗祠为研究梁氏家族在明、清历史上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去时赶上未开放)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蕉林书屋始建于1667年(康熙六年),是清初光禄大夫保和殿大学士、大收藏家梁清标储藏珍品和文人墨客相聚的地方。位于梁氏宗祠北约100米处,当时应属梁府的一部分。为四合院式,占地1040㎡,现存建筑面积230㎡。

  1667年(康熙六年)梁清标被革职后,离开喧嚣的京城回到故里,摆脱了冗杂事务的纠缠,翩然而轻松,遂葺蕉林书屋,在书海画卷中享受文人雅士的生活乐趣。蕉林书屋是一处布局严谨的院落,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原有大门、二门,卷棚布瓦顶。板瓦覆顶的砖屋、葱茏的芭蕉、叠置的太湖石相互映衬。蕉林书屋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青瓦覆顶。通面阔11 米,通进深7米。两山面为铃铛排山脊,梁架为六檩前出廊式。檐柱与金柱间所施的抱头梁,梁头作麻叶头。梁间用狭窄的垫板,板下以荷叶墩撑托,其下为额枋。柱础为覆盆式。院中,种植着银杏、海棠以及主人最喜爱的芭蕉,秀逸的太湖石环列其中,反映了主人高雅的美学修养。蕉林书屋落成,梁清标将所藏的书籍和历代法书、名画珍储其中,使蕉林书屋蓄古书数十万卷。而书屋中最重要的藏品是历代法书名画,且多是稀世珍品。著名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李白的《上阳台》,阎立本的《步辇图》以及宋徵宗的《柳鸦芦雁图》、顾恺之的《洛神赋》等,这些名家墨迹都曾是蕉林书屋的旧藏。他收藏的珍贵字画多达数十万卷,有收藏甲天下之美誉。 据《正定县志》记载,梁清标之孙梁彬,在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秋以绍兴知府未赴,引疾归田,春秋渐高,家况愈落。至此,梁氏子孙在萧萧落木中,挨到了望族名门最后一缕回光返照。梁清标作古70年后,他倾注万千心血的蕉林书屋便被他的子孙一点一点掏空了。于家道中衰,经济拮据之际,梁氏藏品必难保全。梁清标一生潜心搜求的珍藏,未出三代即丧失殆尽,几经辗转,于有意无意间散落人间,成为海内外许多大博物馆收藏珍品。

   据载,解放前,梁氏后裔在这里新建了一座二层小楼。这处萧条的小院里尚存三间硬山顶北屋和两间硬山顶西屋,门窗已被后人改为玻璃门窗。  前院正房为灰瓦硬山卷棚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因年久失修顶部已部分坍塌。西厢房面阔二间,进深一间,已改建成平顶。后院小姐绣楼为二层硬山顶建筑。坐东面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顶部已改建成平顶。蕉林书屋现在是正定县城建局公产房。19955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正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败的蕉林书屋虽然仍旧是银杏临窗、石阶带雨,但是历史的许多记忆让人们不能忘怀。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正定梁氏宗祠,蕉林书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