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带“沽”字的地名很多,而七十二沽中以“三沽”,即直沽、丁字沽、西沽,历史最悠久。“西沽,最初只是北运河岸边一个小村落,后经发展成为人口稠密的村镇、码头和区片。”红桥区文物保护所李鑫桥介绍,史料记载,康熙年间,皇帝巡视路过,下令修建通州至西沽、西沽至霸州之堤岸,后来西沽人口大增,庙宇林立,商铺繁多。如梅宝璐《潞河棹歌》诗中云:“大红桥北是西沽,杨柳楼台金碧铺。隔岸好添山一角,不须妆点似西湖。”西沽,位于子牙河入北运河处,即今红桥区东北部的西沽公园一带。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城市建设敲响了破旧立新的鼓点,建设不断提速,西沽也将成为昨日的回忆。现在,西沽还保存传统中式民居四合院数十处,老城厢彻底消失后,这里已成为津门现存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中式民居住宅区。走进西沽,走进那些颇具天津地方韵味的老街旧巷,定格它的美丽。
北运河畔,一处宅院沿街而建,路边槐树茂密的树冠半掩着屋顶,为宅院里的居民辟出一块消暑纳凉之地。宅院的侧墙面,墙皮剥落大半,看不出原貌,一棵倚墙而栽的小树恰成点缀,挡去墙面的斑驳。宅院正面,房子已失去原有风采,门梁、山尖等处残留着莲花、吉兽等雕刻图案,纹理线条依然清晰可辨,保存较完整的,几乎可与石家大院砖雕媲美。木质门框上挂着门牌,表明这里是“庞家胡同2号”。





西沽地区建筑基本以胡同里弄为单元、以家族形式营造建成,多以姓氏家族为名。从建筑结构上看,有的为“非”字形、有的为单面建筑,是西沽宅院风格中特有的建筑形式。





年代最久远的有600年历史,如陆家胡同;即使年代较近,也有百年以上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宅院多次易主,现今居住的人大多说不清自己所住的房屋究竟藏着什么样的背景和故事。

西沽老宅院确实精美,门墩儿、影壁,还有砖雕图案,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也保留了那个时代民间很高的建筑和装饰工艺水平。曾经,居住在老宅院也是一种骄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