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宁园,不能不提致远塔前那两个金代石狮,这对金代石狮的雕刻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是天津现存雕刻年代最早的石狮子,已经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
石狮出土于河北省内丘县,是公署赠予河北第一博物院的陈列品,通高2.16-2.18米。趺坐均作长方形,高0.38-0.39米,长0.95米-1.03米,宽0.79-0.82米。两狮姿态相同,皆作蹲踞式,后肢蜷伏,前肢撑地,身躯近乎直立,昂首,张口凝视,作狂吼状。雕工粗犷,挺胸收腹,造型清秀,挺拔有力,筋骨毕露,形象生动逼真。一狮趺正立面镌刻题字,正书11行,109字,内容载石狮雕造地点、年代和助缘人姓名等,两侧饰以线雕缠枝纹。




1915年,严智怡在天津筹建天津博物院。当时的天津是直隶省会。1921年4月19日《益世报》报道说:“实业厅严厅长(即严智怡),以内丘县境有金代石狮子二座,雕刻精妙,为不可得多之品。若存在县境,深恐捐坏遗失,殊非保存古物之意。拟派人赴该县搬运来津,置之博物院内,以供众人参考,并可保存美术云。”经过一番周折,金代石狮终于安全运抵天津博物院。
这对金代石狮的墩座题铭为:“内丘县古城村贾道者,运造石狮一对于本村普利院,助缘人共同获福,西立村王氏、孙刘信、刘大郎、王维那,古城村宋维那,邢台县潭村叶方、叶四郎、李通,南和县助缘人等,普利院僧惠鉴,上靳郎妙音寺上下法眷祖师一院。大金承安二年八月十五日,了毕记,潭村石匠张光造。”由此可知石狮的雕刻年代、地点和缘由。

后来博物院搬迁,金代石狮遗落在其旧地附近,被埋于地下。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只石狮相继被挖出,但其面部和臂部遭到了损毁。它们先是摆放在北宁公园的东门前,1990年园内建起了致远塔,它们被安置在塔前,作为园内最古老的文物供游人观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