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醋”有“心声”

(2014-10-24 12:53:52)
标签:

健康

营养

好处

误区

“醋”有“心声”

     大家都不会忘记这句话吧“烹炒煎炸盐为主, 五味调和醋为先." 是的,“我”就是醋,是大家美食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我"的家乡和名字可多了,例如山西叫陈醋、镇江叫米醋、浙江叫红醋、上海叫白醋、绍兴叫香醋等等。"我"的用途也很多,如陈醋在吃饺子、包子等面食时,也少不了解腻爽口时用;香醋:用于凉拌菜和蘸汁吃海鲜等。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我"吧!

http://s1/mw690/002dA9hmzy6N41D3cg8d0&690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3ZH00SIGG.gif营养多多

   " 我"除含有5%--20%的醋酸外,还含有氨基酸和乳酸、琥珀酸、烟酸等多种有机酸,"我"本身含有对对人体的有益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丰富的矿物质和钙、铁、磷等,都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4ZH00SIGG.gif好处多多

    1、经常食用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强肝脏机能、促进新陈代谢;

    2、"我"可以消炎止痒、灭菌去疫有杀菌作用,拌菜时可使蔬菜中的VC免受损失; 

    3、溶解植物纤维和动物骨质中的钙、磷,使其易被身体吸收;

    4、"我"酸度大,使许多微生物不能生存,有防腐作用。 

http://s15/mw690/002dA9hmzy6N41Efr2K7e&690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5ZH00SIGG.gif讲究多多

     1、在食用较多时,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 

     2、服药期间,如:磺胺类药、碱性药、抗生素、发汗中药等,不宜食用。

     3、不空腹吃,避免为胃造成伤害。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

     4、缺钙的人尽量少吃,避免钙流失。

    1、勾兑的一定不好?
    不一定。因为真正酿造的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勾兑的中不完全是酿造的,涉及到保质期,必然要添加防腐剂,"我"允许添加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但不得超过1.0g/kg。

    2、食用越多越好?
     过度食用有可能打破人体酸碱平衡,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可食用20-40克。

    3、发浑的还能食用吗?
    变浑是因为"我"产生的醋鳗和醋虱,它们是耐酸性的寄生虫,这样不但失去原有的香味和作用,食用后影响身体健康。

    4、糖尿病人多吃?
    喝少量酿造醋对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有益,但不能多喝。需要注意的是,“我”不能替代正规的降糖药,只能说是辅助治疗的保健食品。
    1、要看"我"身上写着”纯粮造“之类字样。如果没有”酿造“,就以为着是勾兑的。 
    2、看总酸度。酿造的数字高的好,比如:6%比3%的好。
    3、摇一摇。不必追求透明,之地浓厚的要好。
    4、看"我"的标准号。如果注明是GB18187,即为酿造醋。
    5、尽量买贵点的,最好选购知名品牌。

     1、炒绿色蔬菜时最好不要放,加热烹调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在醋酸的作用下会被破坏,使菜肴的营养价值降低。
     2、对胡萝卜素含量高的蔬菜也不要放,这类蔬菜加热后会加速醋酸与菜的化学反应,醋酸会破坏胡萝卜素含量。
  

    好了,大家有没有收获?


参考文献:中国知网_学会吃醋_赵英敏

                中国知网_醋的分类和用途_徐明


                                                                                     新浪微博:@穆艳霞营养师

                                                                                     QQ:1053821424

                                                                                     微信:15201412863

                                                                                     本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芽”的悲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