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系列1 一亩水浇地一年两茬(小麦、玉米)的收入是多少?
(2012-08-12 14:33: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意 |
2012年夏收秋种季节,衡水市政协驻武邑县桥头镇姜白塔村工作组,走访了十多位农民朋友,就题目中所列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一亩水浇地小麦纯收入
1、物力投入
(1)、种子——40元左右。
(3)、耕地——50元。
(4)、播种——20元。
(5)、从种到收至少浇3遍水,一遍水50至60元,共150至180元;
(6)、农药——30元左右。
(7)、收割——60元。
总计,物力投入大致在680元至730元之间。
2、人力投入
如果是自己晾晒还行,如果是雇工,还得付工钱。
3、如果按亩产小麦1000斤、每斤小麦1元零3分算,理论上的总收入应在1030元左右。
4、纯收入=理论总收入—实际总投入:1030—(680--730)=300--350(元)。
1、种子——30元;
2、施底肥——160至70元;
3、播种——20元;
4、农药——10元(其实不止10元);
5、除草——10元;
6、浇两遍水——120元;
7、收割——80元;
衡水地区目前的玉米价格每斤大至在1.07至1.09元之间。如果按亩产1000斤至1200斤计算的话,毛收入就是1080至1296元,减去总支出的440元,剩下的640至856元就是一亩玉米的纯收入。
总之,一年一亩水浇地两茬,小麦早、玉米晚。小麦的纯收入是200元左右,玉米的纯收入是750元左右,两茬相加是900元左右,为一亩地一年的纯总收入。
土地的性质不变主要体现在种粮食上,而实际上现在土地根本拴不住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不高,个中缘由,一目了然。
虽然,这些年取消了农业税(提留),惠农政策也相继出台,但农资价格的长期居高不下,粮食价格过低却也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它直接制约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衡水市政协机关驻武邑县桥头镇姜白塔村工作组
调研系列2
一、地的收入
二、树的收入
其中:退耕还林补偿仍按每亩地一年纯收入900元计算,共有退耕还林地22亩,则900×22=19800(元);每年卖树得钱3000元;所以树的总收入是19800+3000=22800(元)。
三、零星旱地的收入
我们看到,该村大部分零星旱地几乎荒芜,仅有个别的种上一季玉米或棉花,长多少算多少,靠天吃饭,另外棉花也不好种、不好管,有赔有赚、等于持平,所以这部分收入咱们忽略不计。
四、养殖业的收入
1、养猪的收入:一头猪按一年赚200元算,60头猪就是12000元;
2、养鸡的收入:3000只鸡的一年纯收入大至在80000元左右;
合计:92000元。
五、劳动力的收入
按200个整壮劳动力计算,一天的平均收入大至在30元左右,一个月的平均收入就是900元,一个月的总收入就是18万元,那么一年也就是180万元左右,因为不可能200个人满工满赚,都有工做、有钱挣。
六、总计:718200+22800+92000+1800000=2633000(元)。
全村总人口386人,2633000÷386=6821(元)。
也就是说,姜白塔村的年人均收入大至在700元左右。
刚才说了,零星旱地忽略不计,其实我们实地走了一遍,看了一下,如果算上的话,撑死了,一年总收入也就是10000元。还有,打工的收入不好算,你一问,人家都往少里说,老百姓讲话——“不露富”。
当然,这个调查数字不准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还要低。比方说,养殖,只赔不赚,因为不会经营管理,此其一;其二,该村是典型的“四无”村——无产业,无副业,无规划,无积累;其三,据村支书姜根红讲,实际上一亩小麦的纯收入有时也就在100元左右;其四,外出打工,200个整壮劳力不可能全部出动,不可能全有活计做,不可能全部赚到钱。
有人可能要问,姜白塔村为何不搞特色种植产业?这应由该村的特色所决定。其一,桥头保险柜行业还可以,所以人们大多选择在这个领域打工;其二,搞种植的话,得有产销一条龙。这次去山东寿光,特别是到三元朱村考察,确实是开了眼界,但于我们的实际相比,“他山之石”并不一定能“攻玉”。所以,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尊重农民朋友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