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是不是为了做音乐而放弃一切呢“?这样的大问号话题,作为音乐专业毕业以及挚爱音乐的人来说,也是在内心中无数次的挣扎与纠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永远都是那么大,而且大得你无法想象。
又将迎来一批音乐专业就业大军的到来,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全国上下是比较低的一类,据不完全统计,艺术类音乐专业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人员不到三成,基本上都与自己的专业失之交臂。还有很多是待业。因为学了那么多年的专业,却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而愤愤不平。宁愿不就业,保持那份对纯音乐艺术的追求。毕业一两年还是父母养着。自己没工作无法挣钱养自己,就造成了啃老进行时。
而今面临的话题就是,作为年轻人是不是为了追求音乐,而放弃一切呢?不知有多少怀揣着音乐梦的年轻人,背上简单的行囊,前往北上广,寻找音乐梦。实现自己的音乐梦。音乐行业就业其实是社会市场很稀缺的行业。就业方向单一、市场混杂。造成多少在大学对音乐一腔热情,出入到社会,频遭冷水迎面泼来。选择转行,却对热爱的音乐放不下。觉得自己今生就是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活!从而彷徨不已!
社会现实总是无情的,摆在你面前的就有两条路,一、你不放弃,坚持做自己的音乐。(身无分文);二、你为了生计,被迫放下了音乐。我们不能说前者就一定不会成功,后者就失去了音乐。
最近《中国好歌曲》选秀节目的大热,给很多一直坚守做音乐,做原创音乐的人,提供了一个舞台,那个舞台上的音乐人,大多都是草根。只是他们一直爱着音乐,对音乐寸步不离。但是回归到本质,选秀之后的生活是什么呢?一定会大红大紫吗?回答是否定的。音乐可以带给你财富带给你荣耀。但是作为年轻人,对于做音乐的路该如何抉择呢?因为年轻的你,没有资历、没有人脉、没有经验、没有资金,首先你得养活自己,你该学会“曲线救国”的路线,去走你挚爱的音乐路。
刘欢老师给出了他对做音乐的年轻人的建议:“很多年轻人为了音乐理想甘愿放弃一切,作为同行,我由衷敬佩他们,但作为长辈我可能会告诉我认识的小朋友,如果不是为了名利,不妨先让自己稳定下来,有条件了再做,因为学音乐不是为了苦其心志。如果做音乐把我弄得很痛苦,很分裂,我肯定早就退缩了。我始终认为音乐应该是提供美的,而做音乐的过程应该也是一种享受。音乐无论是什么形态,无论是快乐还是愤怒,无论是自嘲还是揶揄,无论是喜还是悲,都应该是一个审美过程。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也许他这段话里面蕴含的有双层意思,一是年轻人在没有任何资历阅历及对音乐理解不够深的情况下,不要盲目的去做音乐;二是做音乐不要为了名利,而放弃了音乐的美好性;刘欢老师对于羊城晚报记者提问“很多年轻人为了音乐理想,甘愿放弃其他一切,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我个人认为刘欢老师的建议是比较委婉的,没直接点出行业的困难性,但映射出了这一点的存在。
最后,我们作为年轻一代,对音乐热爱的青年,我们对音乐路的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不是会清晰了很多呢?
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妨先让自己稳定下来,有条件了再做音乐” !
加载中,请稍候......